【N文艺】金马56特辑》面对真实内心 黄志聪从创作中找寻自我

【记者/陈韦彤 照片提供/黄志聪】

“男孩在自我审查的过程中,掉入了内心的私密空间。”《隐匿的分寸空间》是动画导演黄志聪第56届金马奖入围作品,也是他对人生的自我审查,黄志聪将创作过程描述成一场“健康检查”,让他检视心理,面对内心深处。同时《隐匿的分寸空间》也代表着黄志聪对人生的反思,是他思考未来“到底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下的产物。

《隐匿的方寸空间》是黄志聪在念研究所时期的创作,一开始的题材并不是“追求自我”,而是描述关于家的故事。黄志聪回忆,后来选择改变题材的原因在于一次与室友的交谈中,室友对黄志聪坦白,他认为黄志聪是个捉摸不透的人,黄志聪也坦言,因为自己在外形象热情,内心却十分孤僻、不愿与他人透露心事,正是这点矛盾让室友向他提出疑惑,也成为黄志聪创作并借此厘清自我的契机。

期待观众从作品中看见自己,引起共鸣

“比起将主角设定成我,我更希望观众能看见自己,引起他们共鸣。”黄志聪强调,他期望动画中的男孩能成为一个开放式的角色,然而动画的雏型不是现在所呈现的样子。

在他的雏型中,男孩的脸会随着周遭环境而改变,就像是他面对不同的人就展现出不同面貌的自己一样,黄志聪解释,这样的叙事方式像是在撰写日记,因此很自然地把主角带入成自己,但黄志聪也意识到,这种“自说自话”难以引起他人共鸣,因此才决定用不一样的方式呈现出创作,期待观众在观看作品时,能从男孩身上引发对自己的思考。

黄志聪盼观众能从角色、情节引起共鸣,思考自我。

前期作业庞大,从阅读中找寻动画精神思想

叙事方式的改变让黄志聪进行了很多前期作业,为了创作《隐匿的方寸空间》,黄志聪因而去了解“存在主义”相关的理论,从中了解到“人要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才会去思考自我”,也有了“每个人对于自己的‘存在’都拥有完全的自由选择权利,可以选择成为自己或选择不成为自己”的想法,他也将此概念运用在动画中,成为贯穿整部动画的精神思想。

黄志聪解释,成为自己其实就是所做的决定与内心的想法是一致的,而不是去迎合他人,他认为没有人天生就该成为什么样子的人,每个人都能够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除了存在主义,黄志聪在制作前期也特别去阅读从未涉略过的心理学理论,包括“镜中自我”、“印象管理”、“从众行为”及“防卫机制”,在整个动画中,运用视觉符号将脉络区分为这四个部分。

此外,黄志聪也介绍隐藏在其中视觉符号,像是在“镜中自我”中的镜子,在黄志聪的认知中就代表每个他人的意思,但黄志聪也认为,观众在观看时也不一定要照着他的思维走,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感受,去定义每个符号的意义。

黄志聪在动画中运用视觉符号,并期待观众能赋予不同的意义。

入围金马肯定,黄志聪期待能让更多观众能一同思考

面对入围第56届金马奖的最佳动画短片,黄志聪坦言他感到非常不可思议,因为过去他的作品较为小众,叙事方式较随性,与主流动画不同,然而在尝试改变叙述方式后的作品《隐匿的方寸空间》能够入围金马奖、得到影展肯定,这些都让黄志聪感到很开心,他认为,这也是给了过去为作品而“孤军奋战”的自己一个交代。此外黄志聪也期望,透过作品能传达出让观众面对真实的自己,而不是随波逐流、迎合他人,期待观众在观看后能从中得到启发进而思考“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