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专题】学媒退潮4》短影音当道下的笔耕者 校园守门人该何去何从?

【记者/钟秉哲 首图/本报资料照】

2024年3月8日,正迈入第51年的世新大学独立学生媒体《新闻人报社》,随着最后一期报纸被撤出社桌,中止营运;无独有偶,不到1年前,政治大学独立学生媒体《政大学声》也发布了停运公告。事实上,自上世纪解严前就存在的数个独立学生媒体,在媒体生态正遭逢巨变之际,似乎也一一处在难以为继的时刻,当网络社群蓬勃发展、自媒体当道的时代到来,独立学生媒体该何去何从,又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新闻人报社》透过与超过20名学生媒体干部、大学教授及业界人士访谈,试图厘清独立学生媒体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全文阅读:【N专题】印记──当独立学生媒体走入后太阳花世代

“我们常常说,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历史,可是作为一个记者,你有很多机会,你就站在历史现场。”政治大学新闻学系主任江静之说道,“可是话说回来,这件事情现在还一定要是记者才做得到吗?”

网络社群时代来临,传统新闻媒体陷入重围,江静之指出,意见领袖以往需透过新闻媒体将声音传出,但在人人都可以是自媒体的当今,过往稀少的资源及影响力已如明日黄花;相同状况也在大专校院上演,辅仁大学新闻传播学系主任陈顺孝说,辅大也曾有2个独立学生媒体,但现都已停运,当要成为记者、做媒体的门槛降低,学生凭一己之力就能发声,未必需要加入独立学生媒体。

摄影:陈昱凯2024年3月8日,世新大学《新闻人报社》暂停营运。(摄影:陈昱凯)

梅花香自苦寒来?萌芽、危机与重生

大环境不复从前,独立学生媒体招新不易,百年大疫更雪上加霜,特别的是,当老牌独立学生媒体集体处于瓶颈,清华大学的独立学生媒体《清柠》,却走在截然不同的生命周期。草创至今未满2年的《清柠》,去年自学生会独立,目标在今年完成登记社团;创办人郑羽芳说,有感于清大学生对公共议题讨论量能低落,因此试图将社会议题拉入校园,期盼能激发起清大的公共领域。

相对正走下坡的多数独立学生媒体,《清柠》的起势宛若黄金交叉,但郑羽芳认为,眼下这些青黄不接的独立学生媒体,其实都已经营许久,《清柠》仍处在成长阶段,状况无法相比;事实上,郑羽芳也曾探讨过类似议题,感受到独立学生媒体在各大专校院,都落入经营困难的窘境,“学生不见得看纸本刊物,可能有更多在忙的事情,不见得会想来这个地方,这是我们同样要面对的趋势。”

清柠提供有感于清大学生对公共议题讨论量能低落,《清柠》试图将社会议题拉入校园。(清柠提供)

然而,独立学生媒体面临的危机,又何尝不是柳暗花明的转机?江静之直指,变革需要付出心力、时间,往往在出现急迫性时才会改变。或许正是如此,迈入第70个年头的台湾师范大学独立学生媒体《师大青年报》,近来将刊物自以往的报纸改为杂志,试图透过制作深度报导转型;东华大学独立学生媒体《东华学声》则尝试制作更在地化的报导,借由强化与花莲土地扣连,再延续一口气。

同样的,高中独立学生媒体也企图借着转型永续发展,成立近10年的《高中生看世界》历经大幅改组,现已更名为《LBB噜哔啵》,成员不再以高中生为主,留下的营运长江鄀芃、内容兼行销长张毓珊,摘下“高中生”这块神主牌,尝试走入大众,用新的视野看世界。

不过,当独立学生媒体将镁光灯朝向校园外,又该如何抓住校内学生视线?无论是《师大青年报》、《东华学声》,或是暂且戛然而止的《新闻人报社》、《政大学声》,选题虽看似五花八门,却都无法脱离“在校特色”,最终仍会回扣学校或学生;郑羽芳说,报导校外议题存在难以引起在校学生共鸣的风险,且也不易与主流媒体区隔,但有时学生可能只是不清楚自己与议题的连结,而非真的对社会议题不关心。

摄影:陈昱凯短影音当道的时代下,纸本刊物逐渐式微。(摄影:陈昱凯)

而在社群媒体百花齐放的时日下,独立学生媒体的挑战更远不仅于此,尤其在短影音当道之际,普遍以文字作为载体的独立学生媒体,似乎转型的稍显吃力。《师大青年报》总编辑李佳殷无奈道,长篇的深度报导只能吸引小众视野,尽管曾思考其他呈现报导的形式,却一直没想出如何运用短影音包装;但王良博认为,若将短影音视作更精简版的电视新闻,目的就是勾起阅听众看更深入的报导,或提供短浅资讯的媒介。

后疫情时代的独立学生媒体,仿佛无天时、没地利还人不和,不仅外部大环境挑战重重,内部亟待加强的组织向心力,更是正处困兽之斗的独立学生媒体,不约而同指向的一大问题。江静之强调,各独立学生媒体所在环境有些不同,但暂停营运、重新运作,本来就是社团常态,而组织文化是留住人才的关键之一,若能唤起组织认同,自然就能让人留下,“现在的问题是你有没有想要让他活过来,这比较重要。”

存在的价值

究竟苟延残喘的独立学生媒体,为何执著于延续刊载?《新闻人电子报》前总编辑王良博说道,不论是相对缺乏外部监理机制的私立学校,甚至是公立学校都永远有值得被监督之处;但具有批判性的独立学生媒体存在,又能在校园引发什么效果?以《新闻人电子报》为例,小至校门口体温检测仪效能不彰传播学院学生传播技能展防疫问题,大到操场划设停车格争议等,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校方,迫使高层改弦易撤。

“我觉得独立学生媒体,它是校园守门人的一个标杆。”同样曾任《新闻人电子报》总编辑的林惟崧直指,独立学生媒体的批判与监督,能让学生有不同认识学校的角度,甚至产生影响力,改变校方决策;《师大青年报》前社长杨紫葳则直言,相较由校方主导的校园媒体只能包装政策,以监督作为首要之务的独立学生媒体,透过报导所能够带来的影响力,远超出外界的想像。

取自立法院议事转播IVOD系统2021年10月13日,立委陈秀宝引用《新闻人电子报》报导质询。(取自立法院IVOD系统)

可当独立学生媒体枯萎,又会引发什么后果?《政大学声》末任总编辑江升停顿片刻后坦言,后期的《政大学声》影响力早已今不如昔,在政大师生眼中或许仅是“区区社团”,消逝未必真有泛起多大涟漪。《东华学声》草创人简子涵也说,若《东华学声》最终消失,不一定会对东华大学有太大影响;但他也相信,未来还会有其他人做类似的事,虽然形式可能不同,但不同时期总会有不同的人点火。

听闻独立学生媒体一一凋零的噩耗,陈顺孝回顾,在1990年代野百合学运,独立学生媒体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时过境迁,虽仍旧高度肯定批判与监督的价值,形式却未必要是具备组织性的独立学生媒体;但对于独立学生媒体存续与否,江静之抱持不同看法,他认为,拥有信任度的独立学生媒体刊报,受监督者自然会意识到压力,“否则他为什么要理你?学生也常常都批评,可是你今天在新闻里面,你就是不一样。”

等待下一次盛开?花开花落自有时

回首检视独立学生媒体蓬勃发展的年代,从30多年前的野百合学运、近20年前的野草莓运动,再到10年前的太阳花学运,时间点犹如天缘凑合,如今新的社会运动俨然成形,又能否成为独立学生媒体起死回生的时机?江鄀芃认为,新的社会运动表达诉求可能有不同方式,现有的独立学生媒体们未必能乘风而上;王良博则说,要改变社会在现代有太多方式,发声管道也早不限于媒体。

但落花流水的独立学生媒体,却又不必然无法迎来下一次花期,即将从台湾师范大学毕业的李佳殷,和早已从世新大学毕业的林惟崧,都对后辈们深具信心,坚信师大学生的风骨,也相信世新学生在传媒大旗号令下的“叛逆”本质;而在东华大学,简子涵同样保持乐观,“就算这个组织在这边划上句点,我觉得不出1、2年,也会有人再搞相关的东西出来。”

摄影:对于独立学媒能否再出,林惟崧说,相信世新人的“叛逆”本质。(摄影:林芷君)

花开花落自有时,尽管高呼著“师大不能没有师青”,但杨紫葳坦言,让《师大青年报》在70周年落幕,可能也是好的收尾;而眼下不少历史悠久的独立学生媒体相继走向暮色时分,虽让郑羽芳和《清柠》团队感到震撼,然而,林惟崧语气平静的说,“说实在连新闻系要不要废系,这个问题都可以成为一个议题,那独立学生媒体要不要存在,其实好像在这个议题下,就是反映了一个趋势。”

“独立学生媒体消失,这当然是可惜。”但话锋一转,林惟崧也说,他依旧对独立学生媒体的未来偏向乐观,因为新闻的价值可能会用不同形式出现,却没有、也不会消失,“我觉得历史都是重演的,可能5年或10年之后又有《新闻人报社》,可能是又复社,或是说可能下个年度又有人想要出来接之类的。”

*本篇报导为涉己新闻

※延伸阅读:

【N专题】学媒退潮1》太阳花撒下独立种子 学生记者的归属之地

【N专题】学媒退潮2》当“学生”成为双面刃 举步维艰的校园第四权

【N专题】学媒退潮3》招新困难、经费短缺、影响力减……失语的校园引言人

【N专题】学媒退潮5》热忱不在、负评缠身 新闻系改革救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