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文艺】金马56特辑》从生活进入镜头 新锐导演詹博钧乘载回忆感受

【记者/江亭仪 图片提供/詹博钧】

动画短片《看无风景 My father at grandma’s funeral》在今年入围金马奖最佳动画短片,该片导演詹博钧,从生活进入镜头与观众互相互动,他认为作品的呈现,不是理性上的理解或不理解,而是希望观众透过作品能够跟自身经验有所呼应,进而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忘不掉不舍家人的瞬间

詹博钧将记忆的感受寄托在纸笔之间传达。

谈起《看无风景》的剧情发想来源,詹博钧说,这是他回想起小时候参加阿嬷丧礼时的记忆,那是他第一次看见爸爸哭,也是唯一一次,回到爸爸的故乡老家,而在想起这段记忆的时候,都会对爸爸有某种不舍,爸爸对于阿嬷的思念以及对故乡的怀念感受,和爸爸在家族里那种被排挤的卑微状态,种种感受一直缭绕在他的记忆里,而这些记忆里的感受就是《看无风景》的来由。

特别的是,詹博钧用动画呈现这样的记忆,詹博钧说,动画不像实拍影像,需要借由现实世界的事物去再创造,透过动画,他只需要将他对记忆的感受寄托在纸笔之间传达,就仿佛更贴近他和自身记忆乘载着的感受,动画是他觉得最贴近他内在世界的语汇。

对于《看无风景》的剧情内容,詹博钧透露,虽然场景描绘著阿嬷丧礼,但实际上都是在述说著,他对于父亲在阿嬷丧礼上的感受,他觉得每个人都会面对家人在某个时间点,让你感到不舍的时候,而每个人都会惦记着那个瞬间,让它成为回不去的遗憾。

詹博钧说,他忘不了那时候的爸爸,这种忘不掉所形成某种遗憾,他借着创作去靠近这种遗憾。

文字、水墨呈现记忆之事

看无风景是詹博钧小时候的记忆,记忆对他来说是无声的状态。

谈及用水墨、无声的方式创作,詹博钧说,在《看无风景》创作的初期,他无意间看见画家席德进用水墨呈现的台湾山水作品,他认为水墨是很代表东方文化色彩的表现,且用水墨去呈现自己深根于此的土地上的人事物,会有种难以言喻的情感和温度,而这正是他觉得最适合用来表达自身记忆之事的方式。

他说,阿嬷、阿嬷丧礼、爸爸、爸爸的故乡,就是我在台湾这土地上经历过特别的人事物,而水墨能够将这些事物提炼出情感,与他的记忆呼应一并呈现出来。

至于为什么选择用无声的方式创作,詹博钧说,《看无风景》源自于他小时候的记忆,而记忆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无声的状态。他也透露,在创作的过程其实曾经尝试加入旁白,但成果无法让他唤起自身记忆乘载的感受,后来他看见诗人李长青的台语诗《彼阵》,诗作里悼念著某人,又以讲述过往的口吻呈现,从这篇诗作,他发觉文字的表现有一种偏向冷静观看,并且感受过往记忆的表达,和他回想起与爸爸参加阿嬷丧礼时的记忆感受很像,透过文字这种无声的表达,仿佛可以将他以不动情绪的观点,讲述记忆里乘载的感受,为了更真实客观的回想起这段记忆,以及记忆里的爸爸,他因而自己写了一些文字和影像搭配呈现。

用配乐延伸角色、故事情感

《看无风景》是詹博钧在台南艺术大学动画艺术与影像美学研究所的毕业作品,说起创作过程,詹博钧提到,在拍摄过程中,因这是他首次创作需与配乐搭配的作品,旋律的选择、与影像情节段落的配合等等,对于没什么经验的他,只能够依赖自己的直觉,没有什么依据的与配乐创作者沟通,再加上他是第一次与音乐创作者合作,不敢直接说配乐哪里需要调整,判断上变得不太果断。

他也提及,在处理配乐的过程中,曾发生与配乐创作者理念不同的状况,他一度想着不如由配乐师决定就好,后来是因为指导老师与研究所同学,鼓励他要遵循自己的感觉走,才让他鼓起勇气与配乐沟通调整。

詹博钧还说,在这过程中,他体会到配乐应该要延伸角色以及故事情感,让作品呈现更为饱满,而非只是营造某种情绪氛围而已。

盼作品与观众经验有所互动

对于作品入围金马奖,詹博钧说,很感谢评审肯定《看无风景》,让这部动画能在影展上被观众看见,他也很荣幸能和观看作品的观众有感性的互动。他认为,影像的表达不一定是建立在理性情节上的懂或不懂,而是在观看影像作品时,能与自身经验乘载的感受有所呼应,或是在影像上能看见导演安排的生活样态,观者能够延展自身生命经验的感觉。

他也希望,他的作品能与观众的自身生活经验互动,或是在观众生活多了一份从未体验过的经验。

谈及未来方向及作品路线,詹博钧透露,他会想成立动画影集工作室,未来作品不一定会朝亲子温馨路线,但也不排斥往后不断朝亲子或家庭的主题路线发展。

他也提到,忘记从什么年纪开始,几乎每天都在幻想自己完成一部动画长片的样子,幻想“有一天向世界证明台湾的动画是很猛的!而且是从我开始做起的!我中二我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