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文艺】金钟57特辑》大火烧出制度腐败 蔡银娟藉戏剧道出消防员心声

【记者/阮尉宸、黄于倩 摄影/詹雨洁 首图/蔡银娟提供】

凭戏剧《火神的眼泪》入围第57届金钟奖最佳导演的蔡银娟,首次挑战以“消防员”为主角的职人戏剧,不仅借此夺得金钟奖的入围门票,更荣获“最具人气戏剧节目奖”的殊荣。一部优秀的作品,往往伴随着既辛苦又艰难的制程,蔡银娟感慨表示,拍摄过程困难重重,幸亏剧组同仁们的鼎力相助与演员的精湛演技,作品才得以顺利产出。

在拍摄《火神的眼泪》前,蔡银娟多以拍摄“情感”类作品为主,如2012年上映的电影《候鸟来的季节》与2016年的《心灵时钟》等。而此次,他透过营造火场实景与描绘消防员出勤实况的手法,制作出有别以往风格的职人剧。蔡银娟盼借由该戏,唤起大众对于消防员基础配备汰换、工作环境恶劣等议题的关注。

零散叙事有别以往 拼凑出消防日常

“这不是英雄片、不是偶像剧,故事无意美化消防员,而是试图呈现他们平凡的日常。”2015年桃园新屋保龄球馆的无情炬火,吞噬了6名英勇消防弟兄的生命,也烧出了整个消防体系的腐败,同时点燃蔡银娟心中拍摄《火神的眼泪》的那盏灯。

《火神的眼泪》几乎每集都能自成一部短片单独播映,各集拥有独立的角色和故事走向,戏剧也以“拼贴”手法拍摄,这样分布式的架构手法,对蔡银娟而言别有用意。为实际呈现消防员日常,并描绘他们“搭档伙伴、服务对象与工作内容,几乎每次出勤都会更动”的工作型态,他表示,剧中安排的那些看似零散、无关联性的人、事、物,经过拼凑后,即是消防员最真实的工作样貌。

“从观众视角看,会觉得事件很零散,但故事的主轴一直都没变,消防体制仍为贯穿整部剧的核心议题。”蔡银娟说道,即便各集诉说的故事看似不相关,但剧中消防员遭遇的人员过劳、设备故障,却申请不到经费等问题,都默默道出了消防体制的缺漏。他希望,透过集数的演进、铺陈,能让更多观众看见台湾消防员的职场困境与权益不公。

蔡银娟蔡银娟表示,幸亏剧组同仁们的鼎力相助与演员的精湛演技,作品才得以顺利产出。(图片:蔡银娟提供)

为描绘职人艰辛 不计日夜亲身跟随

拍摄前,蔡银娟因火场拍摄要价不菲而迟迟无法动工,直到向公视申请经费补助,才正式为台湾第一部消防职人剧拉开序幕。蔡银娟提及,他和编剧为戏展开长时间的田野调查,起初两人仅以访问与资料搜集的方式对消防业有初步认识,后期为让角色与场景更贴近真实情况,两人决议亲自体验消防队的一天。

他回忆,当时他们花了4个月的时间,分别至新北市的莒光分队和新店分队蹲点,每周2至3天、每天12至16小时,不分日夜地随消防大队出勤、训练,希望透过实战与从旁观摩不同类型的勤务,抓住每个细节。

蔡银娟补充,并非每场消防队出勤都能随同。他提及,如火场这类危险场所,由于危及人身安全,因此他们只能透过调借消防员密录器录制的影像,及网络上消防员自行上传的火场画面,补足对于救灾实况的构思,并将其纳入剧本中。

影集中的虚与实 那些无奈放下的真实

“拍摄时在场地与装备方面常需要做取舍,像是演员装备上我们就琢磨许久。”虽然剧组力求绘出最真实的出勤景况,不过,蔡银娟坦言,为了戏剧呈现仍然需做出部分妥协。

他举例,由于消防员进入火场需配戴面罩呼吸空气,但为呈现演员的面部神情,蔡银娟选择舍弃会遮盖角色表情的面罩。他补充,火场里昏暗、容易跌倒,且呼吸急促会导致空气瓶快速消耗,因此,消防员在实际救灾时是不能奔跑的,但为把持剧情节奏,蔡银娟才决定让演员“跑起来”。

蔡银娟蔡银娟分享,为了了解更多消防日常,他不分日夜地随消防大队训练。

此外,如:为避免强烈反光干扰拍摄作业,而替换消防衣反光条,或是剧中火场浓烟量比实际火灾浓量低,以便让观众看清画面等,皆是在考验导演的取舍及决断能力。

呼吁关注社会议题 团结推翻不合理制度

《火神的眼泪》于2021年开播两个月后,彰化就发生了“乔友大火”,酿一消防员殉职、3名住客死亡。事件经过家属、消防员协会和政府协商后,虽然让消防局代理局长请辞以示负责,但逃生设备不足、无线电讯号差等疏失并无随惩处改善。

“希望观众能因为影视作品,注意平常没关注的社会问题,并团结要求制度改善。”蔡银娟提及韩国“熔炉法案”改革的成功案例,他表示,当时韩国民众受电影《熔炉》影响,自发性发起连署推动《性侵害防止修正案》,最后国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法案。蔡银娟盼《火神的眼泪》也能发挥同等影响力,激起台人关注公共政策,团结参与联署和游行等实际行动,同韩国撼动不公体制。

谈及未来规划,蔡银娟透露,目前手中有一个仍在开发阶段的电影剧本,内容阐述有关中途之家面对的困难和人物心境,希望能让观众听到那些弱势族群的心声。他也期许,未来能继续透过戏剧,为那些被忽略的群体和议题发声,让观众从中反思,一点一滴感化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