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专题】地震唤醒居安意识 增加辅导机制推动危老重建

【记者/石睿涵、朱英凤、邱禹绮  首图/台北市危老重建推动师协会提供】

台东大地震唤醒社会居家安全意识,也使《危老条例》推动困难问题受再度受重视,然而土地价值及容积奖励等原因影响建商与地主投资意愿,更导致许多地区推动危老时遇阻,且成功申请重建的民众也可能面临审核逾期无法开工的窘境,除增加建筑物倒塌风险,也可能对民众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政府不断调整《危老条例》审核流程,同时设立辅导机制,协助民众厘清危老计画之规范。

地震使《危老条例》浮出台面 台湾逾440万栋房屋待翻新

9月18日下午2时44分发生全台有感强震,多处道路土石崩落或坍方因此暂时封闭管制,位于震央的台东池上芮氏规模更达6.8,邻近的花莲县也传出灾情,玉里镇一处三层楼超商倒塌,导致4人受困。此次地震也使房屋结构安全与《都市危险及老旧建筑物加速重建条例》(下称《危老条例》)推动困难等相关议题浮出水面。

根据内政部统计,台湾屋龄高于30年的老旧房屋超过440万栋,加上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活动频繁。为因应灾害问题,政府于2017年5月10日公布《危老条例》,加速重建危老建筑以保障民众安全。此次灾害酿成建筑倒塌也唤醒民众的居家安全意识,尽管现今建筑法规较1999年的921大地震前完善,台湾仍有许多危老房屋需借由重建计画翻新。

01大理街说明会台北市危老重建协会实地勘察。(图片:台北市危老重建推动师协会)

危老一词各代表危险与老旧,“危”表示经建筑主管机关评估房屋结构安全后,未达耐震系数的最低标准;“老”的定义则为,房屋耐震度未达结构技师评估的最低标准,且不再适合结构补强的30年以上房屋。依《危老条例》规定,房屋位于都市计画区内,不属于历史古蹟,并同时符合危险或老旧定义的合法房屋,即可申请危老重建。

《危老条例》至今已上路五年,原是为帮助民众重建安全家园,却因建筑业者安全观念错误,导致危老重建推动困难。建筑安全履历协会理事长戴云发举例,921大地震后,北部因多数建筑物无受损,建商便认为原有建筑结构不存在安全隐患,不再精进或改良建筑技术,以至现今仍存20年前的建筑技法;戴云发更强调,若未来北部地区发生五级以上强震,许多建筑可能因此倒塌。

民众缺乏安全观念 重建计画倍受阻碍

然而,戴云发表示,不仅建商存在安全观念的问题,民众也认为房屋经历过921大地震却未倒塌等同于安全建筑,反映出居民缺乏安全观念,更导致危老重建计画被消极看待。台北市危老重建协会理事长骆璋玲认为,《危老条例》推动困难可能直接造成民众的重大生命伤亡,天灾除了使房屋倒塌,政府还须投入后续救灾与补偿,耗费庞大的医疗能源。

大众缺乏建筑安全观念,影响危老重建计画的推广与执行,许多民众未借由《危老条例》改善房屋老旧问题,保留早已不合格的建筑结构,造成居住安全疑虑。对此,中正大学法学院院长谢哲胜表示,地主和建商受土地价值影响,而危老重建议题也间接成为地主与建商间的利益纠葛。

《危老条例》重建房屋 容积奖励成利益考量

政府订定《危老条例》为重建存有安全疑虑的危险建筑,然而此条例自2017年起实施以来,地主、建商与民众间依然存在利益考量造成《危老条例》推动卡关。此外,就算危老重建送审,在时长不受任何法条规范的情况下,民众常因政府行政效率不佳,面临审核时程冗长的困境。

03戴云发 摄影_朱英凤戴云发说明,台湾许多房屋现今仍保存20年前的建筑技法。(摄影:朱英凤)

由于40年前的危老建筑无法应付一定程度的地震强度,但依《危老条例》规定,需百分之百的土地及建物所有权人同意,才得以重建房屋,难以强制要求所有人同意重建。因此,政府透过《危老条例》提供危老房屋租税优惠及增建房屋可用坪数,以提高重建意愿。当房屋条件到达《危老条例》重建门槛时,民众可自行申请危老重建计画,并依照比例增建房屋可用坪数,透过重建后增加的坪数赚取房价获得利润,即为容积奖励。

在台湾,各地房屋营建成本差异不大,但由于各县市房屋价差高,使建商在各地区赚到的利润有所不同。谢哲胜表示,在政府提供给各地民众相同容积奖励的情况下,六都地区因每坪房价较高,建商可分得的利润较多,影响建商在各县市的投资意愿,导致非六都地区在推动危老重建计画时受阻。除了土地价值较低,使建商无利可图,地主也期望房屋建好的同时能分得更高利润,又担心建商偷工减料从中赚取利益,因此地主与建商意见难以整合也是危老推动困难的原因之一。

即便政府透过容积奖励鼓励民众积极参与重建,民众却因拿不回原房屋坪数大小,迟迟不愿申请危老重建。戴云发说明,前台北市长郝龙斌于2012年时提出老旧公寓“一坪换一坪”的计画,例如地主期待原100坪的房屋,在改建后也能换回100坪的房屋大小,但政府为规划更好的都市环境,遵守建蔽率(建筑面积占地基面积之比例)的限制,使得此计画难以达成,造成民众误以为建商牟取暴利。

程序繁复、民众认知度不足 成审核冗长主因

此外,民众对危老重建申请的认知度不足,以彰化为例,据《危老重建计划受理及核准案件统计》,彰化县为全台危老重件核准通过比例倒数第二的县市。彰化县议员曹嘉豪认为,主因为民众没有政府专业性的评估或质询单位协助办理,持非都市计画区内的房屋,或没有合法文件的建筑物申请,进而造成危老核准比例较低的情形。

04戴云发 摄影_朱英凤
戴云发说,因“一坪换一坪”政策,导致民众误以为建商牟取暴利。(摄影:朱英凤)

尽管民众申请符合危老标准的房屋,但碍于现行法中无任何针对审核逾期制定的法规,可能使民众面临审核时程冗长的困境。曾有在万华区大理街的屋主于申请危老重建时,为取得文化部的非古蹟证明,来回补件与审核就耗费近二个月的时间,加上行政效率缓慢,无法立即取得危老耐震的初评报告,后续还须经都更处、施工科等部门多关审核,才能进行下一步骤,导致案件延宕。骆璋玲认为,政府无明确法定期限,也没有行政审核的法定流程,无法厘清是何步骤延宕,难以归咎责任。

危老房屋审核时程冗长的情形,除程序繁复外,人力不足也是一大缺失,尤其在2018年至2020年最为严重。台北市建筑管理工程处(下称建管处)建照科股长李御嘉说明,建管处建照科曾在两年内期间替换近半数的承办人员,新进人员尚未训练,资深员工便陆续离职,导致整体部门根基不稳固。

另一方面,政府为鼓励民众尽快申请,订定每年5月为危老重建奖励递减时间,因此许多民众抢在四、五月申请危老重建计画。李御嘉提及,曾达月均上百件的申请案,人手不足加上审查时间仅二个月,才导致审查逾期。

民众将政府提供的容积奖励制度视为重建房屋的利益条件,建商也透过出售获得的补助坪数赚取利润,因此土地价值影响建商在非六都地区的投资意愿,且加上政府行政效率缓慢使审核延迟等原因,导致民众可能面临无法取得建照而延迟开工的问题,房屋倒塌的风险也随之上升,因此政府建立辅导机制,加强民众危老重建观念,解决审核逾期的困境。

05 审核流程 图片来源建管处提供

危老房屋审核时程冗长,导致危老申请逾期。(图片:建筑管理工程处)

台湾30年以上老屋占比近五成,因此政府为了提升民众对危老计画的概念,以及改善审核过程缓慢问题,除了申请资金建立辅导团机制,协助人民申请该政策之外,建管处建照科也逐步调整核准流程,并提供多元管道给予人民寻求帮助,同时也提升合理薪资,解决人员缺乏困境,期望得以改善现况。

提升民众政策概念 加强执法员、承办商专业知识

针对《危老条例》政策上路后,民众仍对此观念不熟悉,因而衍生出人民申请却不符规范等问题。曹嘉豪以彰化县为例,县政府向营建署申请约370万经费建立辅导团,协助民众申请危老重建,给予评估及解答,也让不动产业者和民众一同参与,期望增加人民对危老计画推动有所认识。曹嘉豪也表示,比起增修法律条文,更希望承办人员加强背景知识,提升专业度,并借由经验分享给所有执法人员与承办建商,让社会能更加明确并掌握《危老条例》的动向及主轴。

除了民众对危老政策推动有所疑惑,也需解决审核过程冗长及人员缺乏困境,台北市建管处于2021年5月提出“策进作为1.0”措施,简化审核及会同办理流程、汇整缺失后统一修正,并提高专业人员的合理薪资,避免人才流失,以及自审、委托公会审查双轨制,借重专业团体之能力提升审核品质。2021年8月则提出“策进作为2.0”措施,加强内控案件追踪、处级长官协助辅导,提供民众多元管道寻求协助。李御嘉表示,过程中不断修正先前审核流程,期盼逐年加速核准时程。

核准流程逐步调整 建管处:分轨核准并同核发

即便已加速核准过程,但由于《危老条例》需经由多关审核,李御嘉表示,台北市建管处建照科将旧制的审核流程,改为“分轨审准,并同核发”,意指当上层审核时,其他部门也会同时办理,二者皆通过后便会核准发文,此流程相较旧制更快速顺畅,改善过往审核时程冗长问题。

06 大理街说明会 图片来源自台北市危老重建推动协会危老推动师协会举办说明会,期盼导正错误观念。(图片:台北市危老重建推动师协会)

而政府在推动危老重建方案时,谢哲胜说明,建议参考《都市更新条例》拟定相关重建措施,只要该地区有迫切的重建需求,或该建筑安全存有疑虑,就会由公办都更,即是由政府单位组成,提供都市更新所需的专业技术,以及协助民众解决专业领域问题。而后会召开公听会,听取屋主意见后拟定都更计画,只要遵循其相关法规,最后就执行拆除流程。

导正人民错误观念 确保居住安全品质

解决地主与建商时常因收益谈不拢,影响重建效率,戴云发表示,由于民众对以营利为主的建设公司信任度较低,若由建商澄清,效果便会大打折扣,因此需藉媒体、结构技师单位导正被误导的政策或观念。

如今台湾老旧房屋依然是必须正视的问题,戴云发强调,存有安全疑虑的老旧房屋要尽快申请拆除重建,若房屋内部结构状态还保持完善,则可寻找专业技师评估屋况,或加强结构安全,才能提升民众的居住安全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