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专题】双语政策2》 校园打造英语口说环境 学生:应以教育阶段和学科区分

【记者/蔡翌暄、许咏晴、林湘淇 图片/取自Pexels、卢省言提供】

总统蔡英文2017年推出“2030双语国家”政策,盼强化国人英文沟通能力,以提升国际竞争力,并在教育部指定的大专院校,实施全英授课的课程。面对任期将满的蔡政府所力推的双语政策,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卢省言接受《新闻人》访问时说,全英课堂为练习英语口说环境,让学生在无压力的氛围中增进英语表达能力。

“2030双语政策”目标为提升国民英语能力,培养能与世界交流、具备国际素养的人才。政府与多间大专院校合作,包括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下称台师大)与成功大学等,均获选为教育部补助全英语授课的标竿大学,并期望在2030年时,标竿学院中有5分之1的学生,选修全英授课课程(下称EMI)的比例高于5分之1。

创造英语互动空间  教师带领的精进口说

作为参与“大专校院学生双语教学计画”EMI的双语教师,卢省言分享,教师多具英语系国家留学经验,但各校也有不同的教师培训方式。台师大双语教师除需取得教育部线上师培课证照,校内英语发展中心也会开设线上课程、英语工作坊,教导如何以较贴近学生的英语文法、字词授课,英语系教师也会到课评鉴,要求EMI授课品质。

图片:卢省言提供卢省言建议,EMI可先于大学通识领域实施。(卢省言提供)

虽EMI未被列为大学必修学分,每学期开课堂数也不多,但卢省言指出,EMI打造了英语交流空间,并以自己开设的“西方女性史”为例,课程要求学生以英语讨论,且不论文法是否正确,都不会打断学生交流。他认为,尽管全英授课、交流互动的时间会导致课程进度落后,但学生能在轻松、无压力的上课氛围中增进英语表达能力。

除了打造英语口说环境,卢省言提到,在传授西方文化或理论时,用英语词汇与逻辑教学更能贴近西方的历史脉络,不会因中文翻译产生不同解释。对于现行EMI制度,他则建议,EMI可先于大学通识领域实施,用非强迫的方式,鼓励学生借由文化学习英语,也能供外籍学生选修。

减轻学生课堂负担 营造英语口说环境

事实上,EMI或许也提供了台湾学生难得的英语口说环境,曾选修“西方女性史”EMI的台师大历史学系的韦姓研究生认为,在全英课堂中,不仅能更深入了解英语研究成果,也获得练习英语口说的机会,经过课堂多次与同学交流讨论后,他逐渐敢于用英语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

图片:取自Pexels韦姓研究生提到,经过课堂交流,他逐渐敢于用英语表达看法。(图片:取自Pexels)

同样修过EMI的台师大历史学系李姓研究生表示,老师在课堂会适时放慢语速、用简易的单词与文法教学,若课程内容较为专业,自己则会在课前预习生冷词汇,或在课后请教老师,以确保跟上课程进度。不过,他也提到,由于EMI未设定选课门槛,导致同学英语程度不一,影响上课进度。 

双语教学模式侷限  学生吁因材施教 

谈起双语政策实施后引起不少质疑与担忧,李姓研究生同意,现行政策有独尊英语、忽视专业科目的感受,使学生更排斥EMI。修读中等教育学程的他进一步指出,政府积极在中学培育不同学科的双语师资,如表演艺术、体育科等,却由英语科老师获较多名额,不但使专科教师怀疑自身专业,也有“英语凌驾在专业学科之上”的疑虑。

图片:取自Pexels韦姓研究生认为,双语教育应以教育阶段和学科区分。(图片:取自Pexels)

其实,双语教学分为EMI及“学科内容与语言整合教学”(下称CLIL)2种授课模式,目前政府致力广推EMI。但韦姓研究生认为,双语教育应以教育阶段和学科区分,中学生还在奠定基础知识,英语程度也较为分歧,因此中等教育阶段应采学科英语并重CLIL方式授课,而大学生依专业领域分流,也相对能自由选修课,则较适合EMI。

然而,除应以教育阶段区分授课模式,韦姓研究生坦言,政府为方便考察教学成果与分配资源,只规划EMI与CLIL这2种模式,但并不足以应对复杂的教育现场。就大学而言,不应要求所有科系开设一定比例的EMI课程,也有学生因担心英语程度不足,而不敢选修EMI。他呼吁,政府应重视并改善政策实行时的困境,提出更详尽的规划。

※延伸阅读:

【N专题】双语政策1》在野质疑方向错误 绿委盼政府完善配套

【N专题】双语政策3》立意良善惟操之过急 学者提“沃土模式”培育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