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专题】昔日“东方迪士尼”逐渐没落—台湾动画产业的困境

【记者/李晨伊、陈明远、袁维骏 图片/邱立伟提供】

曾被誉为“东方迪士尼”的台湾动画产业,于1970年代凭借强大代工实力为国外打造多部知名动画,而后因代工市场流失,逐渐转型为原创制作,几十年来却因资金不足与市场萎缩,导致产业复苏脚步放缓。近年政府除制定政策与行销规划外,也设立文化内容策进院,主导国内动画产业的振兴政策。动画业屡获辅导金和投资政策的补助,期盼沉寂多年的台湾动画能重返荣景。

外包动画公司引领兴盛 代工出走陷发展瓶颈

台湾曾是全球最大动画代工之地,为国外产制多部知名动画电影,随着经济起飞,代工业逐渐消退,导致长期倚赖国外制作案发展的动画产业受影响,经营模式被迫转型为当今的原创制作。即便台湾动画市场拥有早期代工的稳定技术,却仍受产业缺乏行销基础、海外作品威胁及资金不足等问题影响,导致本土动画长期无法受到国人关注。

台湾早期因工资低廉,成为海外动画公司寻找外援代工的重要基地,动画产业也于1970年代发展为全盛时期。当时最为人熟知的的宏广卡通公司(下称宏广),曾替迪士尼产制如《狮子王》、《花木兰》与《小美人鱼》等多部知名动画长片。曾任职于宏广的飞普动画执行长郭浚明表示,丰富的代工经验为台湾动画技术打下良好基础,却也导致产业长期倚靠国外订单,当面临劳资上涨使代工业外移时,台湾动画便受冲击,无法维持稳定成长与未来发展。

取自Pexels台湾动画早期以代工作为发展主要目标,建立良好技术基础。(图片:取自Pexels)

产业行销零基础 市场竞争易受海外动画埋没

海外更为低廉的劳力使动画代工业者淡出国内市场,本土产业也于1990年代改变经营方向,开始出现原创意识。郭浚明回忆,产业转型初期,持续发展本土作品的工作者与原先相比大幅减少,由于原创动画更需关注后期商业行销,当时的工作者却多为代工人员,普遍缺乏行销技术,导致多数动画师对于留在业界发展产生疑虑。

代工如同产业链中制造零件的过程,行销则代表品牌的建立与推广。动画《小猫巴克里》导演邱立伟举例,早年国内数位媒体稀少,除未规范海外作品的引进数量外,更限制国内电视台总数,因此能够稳定供应作品的美国迪士尼与日本东映动画公司便成为放映首选,固定时段播放的海外动画广泛流行。随民众收视习惯养成,缺乏行销的台湾作品难受大众关注,在竞争动画市场上便产生推广瓶颈。

邱立伟提供早期数位媒介稀少,观众易在零星电视节目中接触海外动画资讯并逐渐养成收视习惯。(图片:取自Pexels)

补助难平衡昂贵成本 盼作品推广国际提高销售

除行销能力薄弱导致观众对于国内动画缺乏认知度外,资金短缺亦使行销范围与效果受限,而原创动画的成本需求相较于代工业更为庞大。“台湾内需市场的收入远不及一部动画片的制作成本”,邱立伟强调,足够的讨论声量与口碑,作品版权才能销售至更多国家,平衡动画制作所需的高成本。在行销开发过程中,政府长期以来皆会提供创作团队辅导金。对此,世新大学数位多媒体设计学系兼任教授孟宗儒坦言,制作补贴在许多时候仍不足以应付原创动画的成本需求。

动画制作除技术、人力与资金外,作品于国内外的关注度与竞争力都将成为创作考量,随劳力市场转移,台湾动画产业逐渐从代工为主的时代转变为原创发展。邱立伟认为,许多国内创作者仍持续产制原创作品,而推广台湾动画价值却也成为当今产业面临的难题。

邱立伟提供邱立伟说明,台湾内需市场的收入远不及一部动画片的制作成本。(图片:邱立伟/提供)

动画制作门槛高 资金不足阻碍发展

台湾动画产业继承代工时期的制作技术,台湾优秀作品却受到资金不足的影响无法产出续集,且市场政策不完善,使国外动画瓜分台湾市场,导致原创动画在竞争下逐渐淡出大众视野。即使政府设置辅导金制度重振动画产业,目前政策仍需要进行调整,才能增加动画产业复苏的机会。

根据文化部《2021年台湾文化内容产业调查报告》,2016年至2020年于实体戏院播映的309 部动画片中,仅有7部台湾本土作品,无法供应市场需求。孟宗儒表示,台湾动画公司较少将资金投注在高成本的动画长片,使产量无法比肩国外,若资本家无法确保投资稳赚不赔,便不会贸然尝试,造成动画公司难获得额外投资。动画特效协会理事长林家齐表示,大部分的动画电影上映后因票房不佳,收支无法相抵,易面临公司解散及导演须独自偿还动画制程中所积累债务的困境。

对台湾动画公司而言,资金不足为动画创作路上的一大难题,因此,文化部文化内容策进院(下称文策院)制定内容开发专案计画,为台湾动画创作者提供每年最高新台币300万元的辅导金,各地方政府也编列预算,协助创作者们将梦想与现实接轨。林家齐说明,台湾近九成五的原创动画需仰赖辅导金才能产制,即使政府提供影视产业约10亿元的补助,却因为动画制作成本高昂,加上票房不如预期,补助无法填补缺口,致使台湾鲜少将成本花费在行销层面,导致作品曝光度不足。

邱立伟提供邱立伟补充,许多国家对国内文化产业设有保护政策,但台湾在市场政策上并无作为。

国外动画角逐市场 台湾保护政策失灵

近几年,对比宣传经费庞大的国外动画,观众逐渐减少对台湾动画的支持,邱立伟补充,许多国家针对国内文化产业设有保护政策,优先保障作品稳定发展,再推动作品与国外竞争。然而,台湾在市场政策上却未设置相关法案保护产业,动画受限于国内的自由市场竞争,不限制外国动画片来台发展,显示出当前政策需给予本土动画更多帮助。

台湾动画市场环境因政策不全而受到威胁,致使动画长片无法发展完善,林家齐指出,若台湾未建立完善的市场保护政策,好莱坞片商会压缩本土原创动画发展空间。台湾受世界贸易组织的自由贸易影响,放弃争取对国外动画采取进口数量限制,使海外市场开放后,受到大量异国作品冲击,国内动画产业在未培育完全的情况下与实力雄厚的欧美动画角逐市场,导致出众的作品鲜能被看见,甚至可能成为创作者生涯中唯一作品。

目前国内市场环境不利于台湾动画发展,使政府需注入更多心力,在政策上协助动画产业复苏。孟宗儒提到,原创动画的扶植需从政策改革着手,道出动画公司和政府必须同心协力拓展国际市场,才能唤起大众对原创动画的关注。

海内外收益差逾20倍 仅内需市场难为台撑腰

台湾当今的动画产业仍持续面临资金短绌、市场受限等瓶颈,因此政府近年向动画公司挹注辅导金,结合资方的投资,再加上台湾动画产业近期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将产业复苏的目标放眼国际舞台。

邱立伟提供邱立伟认为,台湾动画产业需和国际合作,分散制作动画的风险。

为使投资方更有意愿投资,动画公司积极将作品推销至更广大的市场。邱立伟坦言,自身出品的动画《小猫巴克里》在台湾仅有新台币300多万收益,但在中国靠著作品票房、周边产品等却能赚进约7000万元。“动画电影若以国内市场为主要或唯一市场的话,是不成立的。”邱立伟认为,仅靠台湾内需市场的收入,无法平衡一部动画片的制作成本,因此,台湾动画产业需要和国际合作,扩大市场并分散制作动画的风险。

原创动画发迹“台湾事” 助在地文化展望全球

即使台湾动画需巩固国内外双边发展,但国内市场仍是原创作品的起点,“那标示着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邱立伟强调,海内外市场缺一不可,以“红衣小女孩”、“鬼门开”等民俗文化为动画主题为例,外国观众可能因文化差异无法立刻理解,因此,若想推广台湾故事,即需编纂出让外国市场也能理解的剧本,才能引起双方共鸣。

邱立伟提供动画电影《八戒》与外国合作,累积许多海外市场研发的经验。

台湾动画近年持续深耕在地原创剧本,也开始向国际宣扬台湾的本土故事,如2021年,邱立伟也透过动画电影《八戒》与外国合作,累积许多海外市场研发的经验,最终将作品推广至全球,让更多人看见台湾的作品。邱立伟强调,合作中学习如何以产品的角度看待动画作品,确立目标观众,以收获更多“动画制片人思维”。他也提到,未来希望政府能够推出补助国际合作专案的政策,提高与外国动画专案合作次数,及参与海外展览会的频率,盼让更多台湾动画的企划能在国际发光。

政府出手挺动画产业 导演吁增设短中长计画

当台湾动画产业向外寻找供需市场时,政府也积极制定政策协助完善动画产业。林家齐说明,去年财政部提出投资抵减税额的政策,投资人除了能将金流投资于产业,还能抵减税务,加上动画产业公司拥有动画角色的智慧财产权的授权,未来可以借由贩售角色周边商品获利,不仅提升资方的投资意愿,更使动画公司筹措到足够的资金。

自文策院创立以来,政府透过资金与政策给予动画产业大力支持,使越来越多动画长片在金马奖上角逐殊荣,如2017年上映的动画《小猫巴克里》正是睽违11年再度获奖的台湾动画长片。邱立伟说道,文化部近年持续鼓励台湾动画携手国外,也乐见持续开发更多原创作品,同时寄望政府能更明确的设立台湾动画产业的短中长期规画,使其跟上国际的脚步,也期许未来十年内有更多动画长片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