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文藝】反映澳門劇烈變遷  《燈塔》記錄逝去的一切美好

【記者/柯博文 照片/李沛榮提供】

《燈塔Lighthouse》入圍第56屆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同時也是這次入圍金馬獎中,唯一一部來自澳門的動畫。歷時八個多月製作,總花費兩年時間完成,導演李沛榮表示,參與「原創動畫短片製作補助計劃」讓他可以嘗試一直想要創作的題材,他認為現在澳門發展太劇烈,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記住過去的美好事物。

記述過往的純樸 珍惜以往的回憶

李沛榮說明,澳門一直有人才的問題,往往都需要身兼數職,除了擔任導演外還負責背景、合成等其他作業。而他對於動畫的呈現習慣純手繪製作,因此尋找符合他手繪的要求與時間的動畫師,花費不少時間。另外他表示,對於故事的架構也耗費不少時間,在最原先的故事中,畫面是彩色的且人物也較寫實,但因為他認為「動畫要更特別、深刻,因此選擇把人物簡化」,希望自己的動畫表現得更有意象。

而對於故事當中的色調分配,李沛榮說,為了讓過去與現在有強烈差異,使用偏橘色的暖色調代表過往的回憶,且利用老街、菜市場的場景呈現暖和的感覺,相反的現在則使用灰色等單調的顏色反映城市的冷漠與統一,在許多大樓林立與汽車來說穿梭的現在,人們已經漸漸忘了以往的回憶,也不與他人互動。李沛榮希望人們不能一昧追求發展,就將許多有意義的事物拆除,他舉例,以前可以從家中看見東望洋燈塔的光芒,但在城市快速發展下,許多熟悉的街道與店家漸漸消失,燈塔也因為填海造陸的緣故漸漸位於城市中心而成為景點。

燈塔-燈塔導演李沛榮提供_200223_0003李沛榮(右)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記住過去的美好事物。

對於周遭變化的無力感與兒時回憶令他想要用自己最擅長的動畫創作,他認為故事中的男孩點亮矗立在中央的燈塔,是希望提醒人們不要因為活在這樣的都市環境,就忘記了以往回憶。而故事中的男孩騎著腳踏車除了串聯過往回憶外,李沛榮認為代表著不與世界同調,以兒時就開始期的腳踏車去以另一種方式記住那段過往,其中不停轉動的車輪更代表著一直前進的時光,他覺得就如同城市的高速發展,許多人、事、物都會在沒有察覺的狀態就消逝,因此他也跟男孩一樣,用自己的方式記憶當時的美好。

動畫可以跳脫現實 可以超越言語

參與「原創動畫短片製作補助計劃」的時候,為了配合規定的時間,李沛榮須利用下班時間與假日製作動畫,對於配樂師,也要求一個禮拜完成音樂部分,對此負責動畫音樂與音效的劉志強Ellison說明,原本他只負責音樂的部分,是在看完《燈塔》大綱後才決定也一同製作音效。

而在動畫中沒有任何一句台詞與對白,李沛榮認為,動畫比實拍好的地方是可以有現實不存在的東西,而如果控制好動畫的呈現就不會需要語言跟對白。因此配樂也就相對重要,劉志強說,為了聲音的呈現,收錄了孩子的聲音與市集的喧鬧聲並運用在過去回憶,現在則利用汽鳴聲與人的腳踏聲表達都市的冷漠。其中失去至親的橋段,劉志強認為救護車的聲音是今昔的貫穿,因為澳門很小所以聲音可以輕易地傳遍整的地方,可以透過聲音勾出過往的記憶。

燈塔-燈塔導演李沛榮提供_200223_0001在動畫中沒有任何一句台詞與對白。

當中爺爺與小男孩的親情,劉志強認為是他與父親的關係,因為來自自身感受,所以在音樂製作只花了兩天就完成。他說現在的澳門正漸漸往《燈塔》的情節邁進,當人們在超市時不再聽到叫賣聲,僅聽到機器化的聲音,過去與現在同樣都有人存在,但現在的人只有腳步聲,沒有互相對話的空間。

最後結尾燈塔在高樓大廈間閃爍著,李沛榮說明,光可以帶給人們希望,看著燈塔帶來的光記住那些逝去的事物,但光就無法穿透林立的大樓,既是對於過往的懷舊與現狀的無力感。

李沛榮認為,一個城市在發展的時候,能去考量一個建築的存在價值,並非一昧的改建,希望能找到一個平衡點,不要讓那些事物只能用回憶去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