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issue]农业根底

▲农民利用自然农法,使稻米和鸭子相辅相成,创造有机的稻鸭米。

彼段日子,阮牵着牛

嘴里含着草仔
彼段日子,天未光
阮就早早起
手里举著锄仔头
掘著一亩亩仔土地
不惊日头不惊苦
那些结实仔饱穗
是咱满腹的期待
彼段日子
辛苦煞毋怨嗟
穷赤煞犹原自在
因为阮知影自己做自己吃
永远袂么著 
市内的憨大呆
劝恁爱会晓想
哪毋土地甲咱饲
一切繁华拢是梦

走入田野,农人们弯腰在稻间辛勤耕作,挥洒对土地的执著与热爱。然而近年产业变迁,政府鼓励休耕和土地征收等不当政策,迫使他们放下锄头,离开家乡,走入不熟悉的城市嘶声抗争。这样迫切的盼望,使许多社运人士也一同响应,他们捍卫的,不只是仅存的土地,也是国家的粮食命脉。另外,农民们也不断尝试转作等创新农法,强调友善土地和健康饮食,为农业找到新的生存方向。


稻鸭耕法 自然共生
每逢二月插秧季节,总能在绿油油的宜兰三星稻田中,看见鸭子悠游的景象。稻鸭米创始人陈晋恭笑着说,父亲总告诉他,土地具有家乡与传承意义,不可任意休耕。看着父亲既使年事已高,仍坚持亲自耕种大片农田,陈晋恭深切感受到父亲对土地的情感,便毅然决然放弃台北的工作回到家乡,帮忙管理农地,并研发出“稻鸭米”耕作方式。
一脚踏入农耕工作,至今已七年,陈晋恭为了将传统稻作法转型有机农业,增加竞争力,创立稻鸭共生的技术和行销流程,让稻鸭米品牌逐渐成型。他说明,由于家中为养鸭世家,早期游牧时,鸭群常踏坏河岸的草地,而近年环保意识抬头,禁止将鸭群放养河
边,避免污染水源。于是,陈晋恭灵机一动,让鸭群走进田间,不仅能够帮忙清除杂草,粪便亦可作为肥料,这也就是“稻鸭米”农法的起源。
“不仅要了解种稻技术,还要有养鸭的基本概念,才能产出品质优良的稻米和鸭子。”陈晋恭认为,稻鸭米使用纯天然的栽种方式,是顺应环境、尊重大自然的循环法则。另一方面,不添加农药的农作物,也符合现代人的健康饮食观,充分展现有机农业的核心概念。
陈晋恭说,老农拥有丰富的栽种经验,也在多变环境的磨练下,逐渐累积智慧。由于农耕工作往往需顺应天气、环境等变因,若换了耕种地区,就需要重新设计农法,而这些概念只有长久与土地相处的老农才了解。因此,陈晋恭将田地交由老农从事田间管理,投注全额资产购买碾谷机、压稻机等设备,并雇用返乡青年操作机械,以及后续的行销流程。
“我创造一个平台,供老农和年轻人合作,鼓励农村青年回乡,也可以避免老农被淘汰。”陈晋恭表示,机械化与生产组织化,是整个产销班的基础概念。他骄傲的说,现在产销班共有十一个农民,年龄分布在三年级到七年级间,更有硕士生加入其行列,老少相互配合,开启农村的新页。
“农村无论在经济或文化面,都是一个国家极重要的部分!”陈晋恭强调,农业拥有大自然的生命力,可不断累积技术与智慧,是永续发展的再生产业。然而,他无奈的说,现今耕作人口普遍为高龄农民,许多老农即使拥有大片田地,却只能用传统农法耕作,不仅效力不佳,更不断增强农村的推力。
陈晋恭坦言,即使明白转作是农业新方向,但多数农民很难改变以往的耕作方式,即便接受转作,也害怕因不熟悉新农法与地力状况,导致产量骤降,这些对靠务农吃饭的农民们来说,都是无法承担的风险。

▲青年串联全台湾北中南的大学生,一同在凯道上抗议政府长期“以农养工”的政策。
资源抢夺 重工轻农

寒冷的凯达格兰大道,聚集许多来自中南部的年迈农民,靠着年轻人的协助,齐声呐喊“土地正义”。关心永续发展的台大农业推广系学生陈怡君描述,许多老农听到要来台北,还特地精心打扮,讽刺的是,此行却是为了抗议政府的《土地征收条例》而来。虽然天空飘着细雨,却更加凝聚众人热情;随着时间渐晚,街上农民越来越多,只为捍卫世代传承、守护的良田。
事实上,《土征法》的压榨,只是众多农业问题的冰山一角。因为过度发展工商业,导致现今农村逐渐凋敝,不再充满绿意盎然的景色,取而代之的,是荒废的农田以及年 纪衰老的农民。
 “我们的政府长期以‘农业是为了协助工业’的模式在思考问题,导致农地不断减少。”台湾农村阵线发言人、世新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助理教授蔡培慧说,战后时期的经济政策“肥料换谷”就是典型的例子。当时,农民须以一比一的比率,用谷物换取肥料,由政府转卖日本,赚取外汇,并转而扶植工业。她指出,这是政府对台湾农民的控制,让农民无法将谷物运往城市自由贩卖,导致变相剥削。
随着台湾产业转型,加工出口区蓬勃发展,致使农村人员流往都市。蔡培慧透露,由于肥料换谷政策,压低粮价,在农村的工作薪资自然无法与加工出口区相比,许多农村人口因此选择出走。
近年来,政府大量夺取农民生产资源,像是台北101、台中七期原先都是农地,但为了配合商业发展,已成为一坪动辄数十万、百万的高级住宅区。“不仅农地消失,连水资源也要跟农民争抢!”蔡培慧提到,由彰化溪州乡农民发起的“反中科四期抢水”运动,就是抗议政府夺取农民最重要的水资源。她痛心地说,政府在浊水溪中游建造拦河堰,将水资源供给麦寮六轻工厂、中科四期,侵犯农民用水权利,断绝他们的后路。
蔡培慧语重心长地说,台湾发展石化工业,应和新加坡学习。新加坡石化业用水来自海水淡化厂,虽然成本偏高,但相较于台湾的石化公司每年上千亿的获利,实在是九牛一毛。
“农业不应只是扶植工业发展的踏板,它有着不同于都市的文化意涵。”蔡培慧表示,追求工商业进步虽然重要,但农村文化价值的保留在资本主义当道的时代,更是不可忽略的一环。
粮食存续 刻不容缓 
农业,存在着多种内涵。长期以来,政府关注产值,忽略农业保存与发展,使务农人口逐渐老化,农村文化濒临消失。 “我们可以一天不用i-phone,但是不能一天不吃饭啊!”世新社发所学生吴佳玲感慨地说,目前台湾的粮食自给率为32%,代表有近七成的粮食是由国外进口,仅三成为本地自产。蔡培慧也表示,高度依赖进口粮食的情况下,石油价格波动,食物价格便会受到影响,这也是近年物价上涨的主因。
蔡培慧提到,日本政府在1995年便意识到粮食自给率低落的问题,便推动农业再生政策,改变食物加工方式,如米汉堡即在当时诞生;但到2005年止,此政策仅让粮食自给率提升2%,凸显改善的困难。她感慨地说:“其实我们都被骗了!”。
“一般人以为工业越进步的国家,对于农业就越不在意,但工业革命最早的英国粮食自给率却有70%,德国更高达89%,美国为粮食出口大宗,粮食自给率仍有120%。”蔡培慧说明,台湾需推广“食农教育”,从饮食习惯、食物加工等方面改    
变。
她建议,学校营养午餐可采购本地农产品,不仅能让孩子吃得健康,更能帮助在地农业。
“为什么要抢救农村?”蔡培慧解释,农地具备气候调节的功能,可涵养水资源,在环境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现今大量农地被释出盖厂房,土地变为水泥地,阻碍雨水下渗至土地里,使得地下水匮乏。
目前台湾农村状况也反映出社会现象,农村年轻人口外移,将孩子留在家乡,产生隔代教养问题。另外,这也显示都市工作薪资不足以负担劳动者的家庭需求,而此肇因于政府短视年轻人,花一百多亿推动22K政策,反而造成企业提供的薪资下降。
事实上,农村具有缓冲功能,能够调节失业人口,让失业者能返乡谋生。台大农业推广系学生陈怡君表示,政府应创造出让年轻人能义无反顾从事农业的环境。蔡培慧说明,年轻人失业也是人力上的消耗,政府应鼓励大规模青年进乡,给予三年基本薪资保障,帮助他们务农、学习传统工艺、行销农业等,解决粮食自给和失业问题。

记者/杨佳颖、黄海惟、刘秉翰
摄影/杨佳颖、黄海惟
照片提供/陈晋恭、陈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