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文藝]平凡的生命中藏著對生命的渴望─《後會無期》影評

文 / Athrun
 

        前陣子一個難得的機會,去了趟中國做交流,跟不少中國大學生一起生活,我一個台灣小哥的身分,除了免不了有時被問到政治、人文及各種環境差異等問題,還是會聊聊彼此對音樂、電影等等藝術的愛好,對當時的我來說,不管是朴樹還是韓寒,都算是非常陌生的名字。期間,一個沒有想法的晚上,幾個朋友找我去看電影,於是《後會無期》成了我在中國看的第一部電影,也慶幸我是在中國看這一部電影。

《後會無期》中國版海報。(圖片取自網路)


      《後會無期》為作家韓寒第一部執導的文藝公路電影,僅僅一百分鐘的片長裡,每個畫面所傳達的概念俐落到位,節奏平穩協調,角色對白和動作之間在詼諧之餘更帶著線索,等著你在片中的某處偶遇相對應的點,耐人尋味。但是,《後會無期》厲害的地方,從來就不是它有多少個成為好電影的理由,而是它讓你靜靜地感同身受卻又想再一次奮力掙扎。

浩漢(馮紹峰 飾)   (圖片取自網路)

        浩漢(馮紹峰 飾)離鄉闖蕩後重回家鄉─中國最東邊的東极島,想拼一翻事業,卻是面臨環境蕭條,居民遷離的情況。而江河(陳柏霖 飾)為島上唯一的老師,被分配到中國的邊疆地區教書,於是,浩漢以送江河去邊疆為理由,重拾信心,再次離開東极島,開著多年積蓄買下的車穿越整個國家。整個旅途上的經歷,就好比一整個人生,每一個出現的人事物,似乎就各自代表著一個符號。從小的同鄉好友周沫,一個關心一個回眸,好比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單純,沒有利益沒有對人的高低之分,只有一種最原始的在乎。與蘇米三叔的衝突,就像年輕氣盛的中學時期,幫自己的朋友出口氣,卻落得半蹲提水桶的下場。而父親、劉鶯鶯、阿呂,像是告訴我們很多事情都不是我們所想的這麼簡單,儘管是每天圍繞在我們周圍的親情(或對偶像的崇拜)、愛情、友情,每一件事情都變得複雜甚至帶著點無奈。浩漢,總是在經歷每件事之前肯定一切都能如他所願,卻一再地被現實狠狠地甩巴掌,他再次想掙扎,卻已經疲憊不堪,只得回到那條平凡之路。

        在電影裡,我們可能都看著浩漢,但是,也許我們該看的是江河。

        總是被嘲笑一輩子只喜歡待在同樣的地方,沒有目標只求安逸的江河老師,也許在一個程度上帶著點「世故無聊的大人」這樣的形象,在這趟旅程中看起來像是個配角,到最後才發現,真正戰勝這個世界不被改變的其實是江河,即使面對夥伴的嘲諷,仍然保持自己原有的樣子,同時也發現,整部電影,只有江河與蘇米再次重逢。

江河(陳柏霖 飾)與蘇米     (圖片取自網路)

        人生之中就是不斷地在上演著後會無期,跟朋友,跟以前的自己。在中國交流的這些日子裡,有幾次機會,到火車站送別朋友,問起搭車所需要的時間,可能經常是十幾甚至是二十幾小時,中國的地大人多,火車站的壅擠,讓見自己想見的人變成一件折騰的事,讓後會無期變成一件稀鬆平常的事,在告別朋友的時候,也許你一個不留神,他就被淹沒在人海中,從此後會無期,幾次的經歷之後,讓你開始撞到現實只能如是,但是,心中的渴望真的這麼輕易忽略嗎?江河沒有告別過原來的那個自己,他與喜歡的女孩重逢,在片中,江河這樣安靜著。這部片拍出了屬於中國的那一份情懷,讓人感同身受,也同時,埋藏了一份對自由對生命的渴望。

(圖片取自網路)

     

        回台灣之後發現,這部電影還未在台灣上映,卻已經先惹了些風波,對於該製片的言論,想起伍佰曾經說過,台灣沒有搖滾樂,是因為沒有長長的公路,沒錯,環境牽制著文化還有藝術,而《後會無期》所表達出的情懷也許真的屬於中國人,但是對於看了一部好電影的感動是屬於所有的人,每個人都能在電影裡找到一個屬於自己才有的價值。我不敢說自己對這部電影有多少程度的感同身受,但我肯定藉由這部片我更了解一個異地的人文和美。

本片預計九月在台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