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看法]真实的电影,娱乐的新闻──观看苏澳洪灾的另类视角

琦琦
  苏澳遭逢百年来最严重的洪灾,我们透过媒体即时见证了恶水的威力。然而我们究竟在“看”什么?电视媒体以不断重播、插播、24小时不收播的方式带给观众第一手的资讯,搭配开场动画、剪辑和配乐,营造出戏剧化的效果,至此,真实已转化为一种景观(spectacle)。

  作为观众的我们的“看”,是一种最盲目的观看。我们看到大水淹进幼稚园的影像、谈话性节目上名嘴们指责政府的影像、气象专家分析台风未来动向的影像,可是我们看不到我们“注视”的原
因──即媒体所搬演的整套假事件(报导、辩论、专业论述),都是为了滞留我们的目光,提供消费与再消费的可能。

  我们的“看”也是一种最不负责的观看。我们既在场又不在场;既享受土石崩落、风雨横扫的刺激可怕,也享受着身在室内的安全舒适。或许,当新闻从灾民悲伤脸庞的特写,跳接到金钟盛会的欢乐气氛时,我们能感受到媒体本身的反讽性(灾民只是消费体系中用过即丢的符码),那一丝罪恶感却在“转台”瞬间烟消云散。(所以,新闻不是娱乐节目是什么呢?它至多也只配归类为一种“严肃的娱乐”)

  今日,新闻和电影已再无差别,事实上,新闻可以比电影更像电影。创意旅行社游览车的失踪乘客无论生还与否,都将演变成一场精采绝伦的救援戏码(如同智利矿灾),活着是奇蹟,死了是尸体,只要我们这些观众还在关注后续发展,“灾难即商机”的公式永远成立。苏珊桑塔格在《论摄影》中曾质疑,对于战争、灾难、创伤的影像,我们非得一再地去观看吗?──21位乘客的死活与大众何干?我们有什么权利以这么近的姿态,观看他们的命运?

  整个新闻走向最令人感到亵渎的部分,莫过于各新闻台向观众征求“最新的灾区画面”。请问,我们为什么要上传/观看这些画面?它有助于我们判断灾情进展(然后继续躺在沙发上?),还是说穿了我们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窥视的欲望,以制造灾难片的另一波高潮?用布希亚的话来说,“这是我们的残酷剧场”,媒体和观众联手导演了这一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