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文藝】金馬54入圍特輯》信仰不是枷鎖 邱士傑以動畫向童年道別


【記者/闕崇恩 攝影/謝晉元 首圖/開演電影網】

入圍第54屆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的《基石》,其實早在今年五月入圍台北電影節動畫短片。整部片從作者邱士傑自身經歷出發,談論基督教對年輕人的正負面影響與導演個人在成長路上的徬徨摸索,跳脫框架之餘,更提出對宗教的反思,深獲評審肯定。

約定採訪的這一天,邱士傑身穿一件牛仔外套配上雙肩後背包,剛從台藝大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碩士畢業的他,沒有既定中的藝術家氣質,取而代之的是陽光大男孩的模樣,提到動畫創作的時刻,他的眼神更是充滿了熱情。

    「我想這部動畫算是我對兒時記憶的告別吧!」邱士傑說著

昔日的價值觀衝擊 成就今日的創作養分

回顧邱士傑的成長背景,他出生於基督教家庭,自有記憶以來的生活皆脫離不了上帝,一路接受基督教的信仰觀念長大,直到高中升大學之際,開始意識到同儕的交流有了難以言語的隔閡,恍然發現自我意識與從小接受的宗教信仰背道而馳,便開始利用各種看似合理的理由逃避每周日的禮拜。

家庭故事聽到這裡,以為會有激烈的家庭革命?那就錯了,邱士傑說,當時選擇透過軟性的方式告訴母親自己的立場,希望家人們尊重彼此的信仰。

邱士傑提供精雕細琢的作品也讓《基石》成為邱士傑學業生涯的代表作,更嘗試將作品投入國內外各大賽事。(照片提供/邱士傑)

理性對話 讓立場更明確

而在採訪的過程中,其實不難透過談話發現邱士傑是個理性多過於感性的人,這樣的特質也成就他即使在表明自我立場之餘,仍能與家庭保有友好關係的關鍵。

用理性的力量 顛覆傳統

談到《基石》的創作歷程,邱士傑分享,從故事的構思到動手製作分別花了六年和兩年的時間,最終以研究所畢業作品之名誕生。精雕細琢的作品也讓《基石》成為他學業生涯的代表作,更嘗試將作品投入比賽,希望透過同時入圍多項國內外獎項的榮耀,向家人們證明自己。

謝晉元攝影動畫短片《基石》從作者邱士傑自身經歷出發,談論基督教對年輕人的正負面影響與導演個人在成長路上的徬徨摸索。(攝影/謝晉元)

邱士傑說,「其實我還沒給家人看過,期待首映家人們的反應」這話說得雲淡風輕,卻足以顯示邱士傑心中那股內斂,且從內而外對自己與家人的尊重,希望能在顧慮家人感受的同時,仍秉持著自己對宗教信仰的態度,將這部片躍上大螢幕,試著衝撞傳統,更力爭榮耀,期待能帶給大家不同視野。

信仰不是禁錮 而是力量

談及宗教信仰,邱士傑認為某些宗教的規範既不合理,也無法拯救心靈,甚至成為綑綁孩子的鏈條,他希望藉由《基石》能讓與自己擁有著相同遭遇的人得到啟發。

至於過去家庭對他施予的基督教枷鎖,對於現在的邱士傑來說,他的內心裡已有了自己的信仰,那是不被任何人賦予,不同於制度化的宗教,那份信仰,僅存於自己心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