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专题]广电18Light毕制-广播剧《红日子》让你“听”见画面

世新大学广电系毕制作品之一的《红日子》在经过初、复审后,从40部作品中脱颖而出,被评审选为此次影展的开幕片,于昨日(30日)开幕仪式后在新光影城首次播放。不过,错过首映听众们别伤心,6/3下午四点,同一地点-西门町新光影城将播放第二场次!

一波三折 坏不了追求好作品的坚持
《红日子》的故事背景设于西元1975年文革末的河南省,以两男一女为主轴,叙说一段在爱情与面包之间作抉择的故事。导播郑谚鸿表示,在他们的剧本选定上一波三折,并非如此顺利,最初的剧本,是关于乌脚病,古德掰剧组还特地下乡台南去了解其背景与故事,但此剧剧本不好写,且剧组的六位成员都为金钟评审葛大卫老师所领导的《世新学生广播剧团》团员,他希望让每位成员都能拥有演出机会,但剧情却需要演员们使用台语呈现,将成为剧组难以负荷的困难。接着,又选上了悬疑剧,却也无很好的结果。
最后,古德掰剧组在网络上找到了1975年河南水库溃堤的事件,为了不让剧本流于通俗,他们决定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文化大革命末年来创作此剧。但由于文革,对于七年级后半的学生来说实在有些陌生,剧组也做了非常多的功课,并在网络上找到一部近两万字的网络小说《洪水1975》,在大家阅读消化后,进行改编,《红日子》的剧本才就此诞生。
演员大来头 更有可“听”性
为了让作品“听”起来更具时代的立体感,古德掰剧组与陆生口传系校际生崔立恒合作,向他学习内地的用语、词汇与“卷舌儿”话音。导播郑谚鸿表示,陆生真的给予此作品很大的帮忙,且两岸的思维上有些不同,透过一块录制的过程彼此交流让他觉得收获良多。
此外,广播剧中的老人男声特别难寻,古德掰剧组却非常厉害的邀请到了《航海王》骗人布的中文配音员符爽一同参与录音,此剧中饰演七十多岁的老人。

广播剧让你“听”见画面
广播剧不同于电视电影,只能用声音去呈现整个场景、动作与表情,因此演员所说出的每个字句都要很有戏、很着墨。在内心戏方面尤其难处理,十分考验著剧组演员们的真功夫。导播正谚鸿说,有一场众人聚会的景,他们找了十到十五个人在小小的录音间,透过离麦克风的远近,演员的大小声,不断的重复录制了好几次,才把辽阔空间真实的录出来。
忠于所学 坚持所爱
虽然风靡于七、八零年代的广播剧在近年已逐渐式微,听众群也缩小许多,古德掰剧组还是选择以广播剧作为其毕制作品。导播郑谚鸿表示,除了本身有着非常大的热爱外,他认为身为广播组的学生,学了四年成音,应该活用所学,忠于专业,因此不论是在剧本的撰写上、过程的录制上、后期的剪接上,整个剧组都以高标准自我要求,盼能做出一部跳出学生水准的专业作品。
宣传回归本质 知名电台“听”得见
近期,古德掰剧组除了在facebook的粉丝专业上与听众们分享剧组的最新状况外,他们更上了台北电台、汉声电台、警察广播电台、世新电台等电台节目,为他们的毕制作品《红日子》做宣传,邀请大家在6/3下午四点,西门町新光影城,一同来“听”戏![记者/高淳敏,图片/世新广电第十八届毕业制作广播剧《红日子》古德掰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