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分享】永續「茶籽」文化 傳管畢製小組「馬戲團」深耕土地認同傳產

【記者/王于真 攝影/李詩敏 照片提供/謝博宇】

「重新拾起,在台灣這片土地上被遺落的苦茶籽。」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第二屆獨立畢展《曬料師》枝籽予歸特展,15日展期最後一天邀請茶籽堂總經理趙文豪,分享品牌故事及台灣苦茶油復興之路,盼讓年輕人了解文創與農業的相結合與品牌行銷,更希望讓大眾重新檢視土地價值,宣揚台灣的苦茶油文化。

茶籽堂2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第二屆獨立畢展《曬料師》枝籽予歸特展,以苦茶油文化探討土地價值。

茶籽堂自1982年由創辦人趙志明開始製作天然清潔洗劑,1992年成立公司,時至2008年遭遇金融風暴,也讓第二代傳人趙文豪開始思索「商品行銷跟品牌行銷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情。」趙文豪指出,品牌若是不夠有名,就會淪為代工命運,茶籽堂當時唯一的產品是趙志明研發的液態茶籽碗盤洗潔劑,2004年開始經營自創品牌,卻在2008年遇上金融危機,更讓趙文豪驚覺,到底什麼才是品牌價值?

趙文豪表示,過去台灣少見「天然製造」,讓茶籽堂在清潔洗劑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未曾想過金融危機會對文創農產品造成衝擊,但面對市場上不少有機商店被財團收購,加上同樣打著「天然製造」的其他品牌相繼出現,茶籽堂逐漸失去原有優勢,同時更有財團壓力,不但唯一的產品被下架,甚至有財團提議代工,茶籽堂一夕之間沒了競爭力。

茶籽堂3金融風暴後,讓茶籽堂第二代傳人趙文豪思索品牌價值。

面對接踵而來的考驗,原對苦茶籽文化一竅不通的趙文豪,只知道商品製程與技術,卻完全不清楚它的文化背景,趙文豪透露,正是這一點打醒了他。「如果連自己產品的根都不知道,在市場上是完全沒有競爭力的。」因為覺悟,也讓趙文豪真正踏入茶籽產地、拜訪茶籽農民,親身體驗後,才發現台灣農業人口高齡化,青年對本土產業和文化陌生,導致產業出現斷層。於是他決定將品牌重新定位,在2011年開始契作農場計畫,以友善土地的方式創造苦茶油文化新價值,更從包裝開始,將品牌年輕化,結合藝術將品牌包裝拓展到國際。

「學習行銷之後,還要有深度。」趙文豪強調,台灣許多品牌並不重視商品的農業根源,人們往往只注重製造和行銷,忽略文化和農業的意義,他認為,農村沒有機會發揚,舊有思維讓農民沒有價值,須透過思考如何活化社區,讓年輕人回歸這塊土地,才是當務之急。

茶籽堂5趙文豪認為,唯有深入田地,行銷應具有深度,藉由實際走入田地,檢視土地文化。

此次《曬料師》畢製小組「馬戲團」,就是趙文豪親自帶著年輕人前往農村、深耕土地的真實紀錄。主題發想人林靜昕解釋《枝籽予歸》的命名,「枝」代表苦茶樹;「籽」代表苦茶籽;「予歸」則是象徵台灣苦茶油文化重新被人憶起,回歸到土地上,盼透過此次特展,讓更多人知道苦茶油背後的故事和價值,將本土文化傳承下去。

回憶跟著趙文豪走遍不同縣市的契作農場,文案設計的畢製組員陳立笑著說,剛開始其實很模糊,不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但是走過後就能體會。」必須真正深入產地,不能只是空談表面。組長張維則補充,在學校做報告跟走出去闖蕩真的很不一樣,所有的事情都必須和小組成員共同討論,與廠商接洽等同樣必須自己來,他認為,此次畢展不僅讓他認識苦茶油文化,更讓他學會「做人的道理」。

茶籽堂4畢製小組「馬戲團」跟著趙文豪深入產地,探索土地的真實面貌,也學習「真正的」品牌行銷。

「千萬不要在辦公室裡面想,麻煩離開你的屁股!」趙文豪建議青年,看見問題要學會改變,並提出共生共利的模式,達成雙贏的結果,而行銷的目的在於提升整體產業價值,雖然現在是資訊發達的時代,但是不管要做什麼事,唯有確確實實地走進土地,才會有不同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