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專題】吳怡農專訪2》「社會力跟軍備一樣重要」 借鏡俄烏衝突談台海避戰守則

【記者/鍾秉哲、李東則 照片/吳怡農辦公室提供 首圖/蕭宇軒】

俄烏戰火持續延燒,不僅加劇全球通膨,也挑動台海敏感神經,外界將俄烏戰爭類比兩岸局勢,陸續出現「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等言論。對此,甫卸任民進黨台北市黨部主委的「壯闊台灣」創辦人吳怡農近期接受《新聞人》專訪時表示,社會力跟軍備一樣重要,讓敵人看見整個社會都有面對挑戰的決心,才能避免戰爭。

針對我國防戰力,國防部《110年國防報告書》指出,我國常備軍總員額為21.5萬,而據國防部先前說法,我國後備軍概約為230萬人。另據《111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在我國總歲出2.2兆多元新台幣中,國防支出占逾15%,預算金額為3547億元,為第2大支出項目,僅次於教育科學文化支出。

國防預算兩岸差20倍 吳怡農:策略才是重點

然而,吳怡農表示,若加上未納入總預算案的特別預算等,國防費用是政府支出的最大宗,粗估金額約6000億元,在總預算占近27%,意即政府每花費100元就有27元花在國防上,但若要與主要威脅我國的對岸相比,中華人民共和國每年的國防支出幾乎是台灣的20倍,就算台灣將所有預算都用於國防支出,仍不及中國的國防預算。

不過,儘管台灣與中國在國防支出上有極大的懸殊,但吳怡農指出,中國與美國在國防支出也落差不小,可是中國解放軍仍以投資發展反介入/區域拒止戰力(Anti-Access/Area Denial,A2/AD)的精準長程武器,如巡弋飛彈、導彈等,利用有限的資源有效反制美國,讓美國不能輕舉妄動,顯見國防預算不是唯一的重點,透過建構威脅讓敵方不敢草率出兵的策略才是。

蕭宇軒攝吳怡農分析,國防預算不是唯一的重點,策略才是。(資料照,蕭宇軒攝)

而國防部《110年國防報告書》也明載我國「不對稱作戰」的戰略,吳怡農分析,研究顯示過去2世紀的多數戰爭中,大國對上小國雙方的勝率是7:3,但當小國運用不對稱作戰的策略時,以小搏大的勝率會明顯提高,也因此國軍內部對於不對稱作戰已有基本共識,例如採購巡弋飛彈等武器,讓國軍運用百萬元的飛彈,去攻擊共軍耗資上億元的航空母艦等大型航艦。

吳怡農也以還未停歇的俄烏戰爭為例說明,8年前原屬烏國的克里米亞半島直接被俄國併吞,但8年後烏軍卻抵抗至今仍未投降,甚至收復在戰爭初期被俄軍佔領的城市,不過若烏國在2月24日前就能讓俄國了解到無法透過動武入侵達到政治目標,並建立讓俄軍相信的實力,也許俄軍不會輕易侵犯烏克蘭,「這也是我們一切的國防努力、唯一投資目標,就是避免衝突發生。」

「先把4個月的東西做好」 不贊同延長義務役期、教召

談到國防部企圖提升後備戰力,推動「年年施訓、每次14天」新制教育召集(下稱教召),改變過往「2年1訓、每次5至7天」的舊制教召,以及有專家提議應延長義務役期,讓義務役從現行4個月恢復為1年,甚至效仿韓國、新加坡等國,將義務役期改為20個月或2年等,吳怡農則有不同看法。

「5到7天都還沒設計好就直接14天,那一定就是很表面的東西。」吳怡農認為,進行兵役改革前,應先討論台灣的需求,而非跳入軍事訓練役期的改變,例如長達4個月的義務役期中,卻連挪出5天做急救訓練都沒辦法,「我們先把4個月的東西做好,證明4個月除了『拔草』還可以學到更多有用的東西,政府才有資格要求再多給更多的時間。」

取自吳怡農臉書吳怡農認為,義務役課表應確實訓練急救等領域。

吳怡農直指,國防部應先攤開現行義務役4個月的課表,把花費在拔草、挖水溝等雜務的時間刪除,充實訓練內容後再談延長役期,若射擊、急救等每個領域都確實的訓練,民眾就不會認為當兵是浪費時間,國軍也不需要透過行銷來擴增兵力,「因為好的產品、好的經驗,它會『自己賣自己』。」

吳怡農提到,國家安全不能只是國防部的事,應該是政府內跨部會的任務,也能激起部會間的良性競爭,而就像打仗除了最前線的軍隊外,後面的整個社會也要一起動員,因此台灣公民也不能把所有責任推給政府,其實民間也有很多角色可以做,如同「壯闊台灣」將創傷急救課程推進社區。

呼籲民眾先備好應對能力 吳怡農:必須建立社會韌性

其實,吳怡農過去也曾提出「在家當兵」、「全民防衛」及「社區防禦」等倡議,但多被外界質疑不切實際,對此,吳怡農解釋,上述構想的核心概念都是必須建立社會韌性,一起面對從天災到戰爭的任何災害,因為發生災難時,大小社區都要有應變、自救與互助的能力,才能避免混亂和不必要的傷亡。

吳怡農認為,平時的訓練跟準備,是為在需要時讓每個人都具備基本能力,社會才可能克服挑戰,如果台灣公民連保護自己家、自己社區的能力都沒有,那「全民國防」只會淪為空泛的口號,戰爭絕對會影響到整個社會,因此應先為一般民眾準備好應對能力,無論是急救、管理避難所、協助物資分配等。

取自吳怡農臉書吳怡農指出,一般民眾須先準備好應對戰爭的能力。

吳怡農強調,無形的社會力跟國防部的軍備一樣重要,軍方到民間都要做好準備,讓敵人看見整個社會都有面對挑戰的決心,才能避免戰爭發生。

吳怡農也說,觀察俄烏戰爭可以發現,國際反應絕對比不上獨裁者侵略速度,無論盟友用什麼方式支援,都一定要靠自己度過最初的攻擊,國際社會才有足夠的時間來動員、協助,因此有韌性的社會非常重要,台灣也必須有能力承受衝擊、有意願持續抵抗。

※延伸閱讀:

【N專題】吳怡農專訪1》從高盛投資人到市黨部主委 盼從體制內改善國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