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专题】学生咨商需求攀升 校园心辅资源供不应求

【记者/许维庭、王荷琇 首图/取自Pexels】

近期台湾大专院校学生自杀事件频传,台湾大学、淡江大学接连传出事故,成功大学更在3个月内连续发生3起自杀事件,校园心理辅导资源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根据《学生辅导法》,专业辅导人员与学生人数比例须达1:1200,尽管学校符合法定标准,但每位专业辅导人员工作负担沉重,难以支应学生咨商需求,成为校园心理辅导体系的缺失。

近年国内青少年自杀人数上升,根据卫生福利部资料显示,全国15至24岁每10万人自杀粗死亡率从2015年5.9,逐年增至2019年的9.1。咨商心理师公会全国联合会常务理事胡延薇指出,学校是青少年最密切接触的场所,若教师发现学生异样,可即时提供资源或转介专业辅导人员,予以协助,因此校园辅导是预防学生自杀、自伤的重要角色。

咨商人力不足 辅导员负荷过重

然而,现今大专院校心理咨商资源,却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东海大学健康暨咨商中心咨商心理师林世鸿指出,校内约有1万5000名学生,专业辅导人员则有13名,虽符合法定师生辅导比,但近年咨商人数逐年攀升,从107学年度2000多人次,逐年增至108学年度的3000多人,使每名专任辅导人员一星期至少需与15位学生咨商会谈,平均咨商量为他校的3倍。

除辅导人力不足外,预约时程过长也成各校面临的问题之一。林世鸿说明,学校提供学生线上预约服务,但常出现学生无按照预约时间前来的状况。只能将预约往后递补,导致学生至少要等候1至2星期,才能进行咨商。他坦言,除危机个案须立即处理,学校仅能先行针对学生进行状况评估、分级,其余学生也必须依序等待一段时间,再接受辅导。

咨商示意图。(图片取自Pexels)

学校辅导人员不仅要负责个人咨商,团体咨商也属其工作范畴。举例而言,东海大学团体咨商分为小团体辅导及工作坊,其中小团体辅导为期8周,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时长1至2小时,内容涵盖生涯探索、情绪管理等主题,协助学生探索自我。林世鸿强调,专业辅导人员除自身专业项目,还需执行活动推广、演讲筹备等行政庶务,工作相当繁重。

辅导员不愿久任成漏洞 难建立完善防护网

针对学校辅导工作,《学生辅导法》设立三级辅导制,规定各级学校须提供发展性辅导、介入性辅导及处遇性辅导。胡延薇指出,心理师所受的专业训练,多偏向个人及团体咨商的接案式能力培养,属介入性辅导范畴,但目前大专院校多将心理健康讲座、活动等发展性辅导工作,交由辅导室承办,致使学用落差,因此专业辅导人员多不愿长久留任学校。

各校经费相当受限,连带影响学校辅导人员的薪资待遇,导致他们流动率高。胡延薇解释,由于学校薪资调幅不高,心理师比起在校任职,更愿意在外接案。他指出,专业辅导人员一旦离职,原与学生培养的信任关系会随之消失,学生也需花费时间与新任人员建立关系,间接导致校园防护网产生缺陷。

面对辅导中心负荷过大,造成专业辅导人员无法久任的窘境,政治大学心理系副教授(以下简称政大)杨启正强调,三级辅导应为全校性的预防工作,不只要补足专业人力,更需与各处室、系所相互合作,一同建立完善的校园防护网。倘若将问题与责任全归究于辅导中心,三级辅导机制将难以落实。

《学生辅导法》未明订一级辅导 教师恐难及时转介

根据《学生辅导法》第12条规定,发展性辅导应由一线教师负责,且在三级辅导制中扮演预防角色。若教师发觉学生有异,可即时给予协助,然而,《学生辅导法》未明订一级辅导事项,加上教师普遍缺乏心理辅导经验,多不愿承担辅导责任。立法委员范云办公室前法案助理谢宇修认为,应明订发展性辅导事项,并建构横跨住宿、各系院至社团的校园心理安全网。

杨启正表示,政大教师因身兼许多外务,加上未受专业辅导训练,多不敢承担学生辅导工作。但他强调,大学导师不需有心理辅导的专业能力,只要适时给予学生关怀与倾听,并主动关心状况,便能在学生情况恶化前转介辅导,有效减缓专业辅导人员负担。

政治大学心辅中心。(摄影:许维庭)

《学生辅导法施行细则》第7条,仅规定介入性辅导及处遇性辅导,应将学生列册记录,以进行后续追踪,却未明订发展性辅导的详细事项。谢宇修指出,许多学校也未订定转介标准,导致部分教师不清楚何种状况下,需将学生转介至辅导人员。他建议,学校应建立一个从学生住宿到各系院、社团的校园心理安全网机制,即时了解并通报学生状况。

外界盼降低师生辅导比 恐成另一难题

有鉴于大专院校憾事频传,近期出现降低《学生辅导法》中师生1:1200辅导比例的声浪,盼增加各校心辅人力,但胡延薇认为,目前大专院校多存在财务隐忧,私立大学尤为艰困。倘若调整辅导比例,有财务困境的学校能否负担增加的人力成本,将成为另一难题。

教育部学生事务及特殊教育司表示,未来将以补助方式,协助各大专院校补足专业辅导人员人力。针对未达《学生辅导法》规范师生辅导比的学校,则规定学校需提出未足人力的说明及检讨,以供教育部进行后续追踪。

补足资源仅是基本,杨启正强调,更应重视校园整体的“氛围”,强化全体师生的连结,适时给予学生关怀与倾听,透过落实三级辅导机制,建构完善的防护网,减少校园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