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issue]幕後推手-紙作天堂 紮根夢想

讓思念棲息在指尖
輕輕折入 一句句
未曾說出的感謝與問候
仔細熨貼
所有來不及彌補的缺憾
一刀一筆 刻劃出
他所嚮往的 天堂
串起靈魂最遙遠的距離
願望 在點燃的瞬間
悄悄重生

主編/張韻婷
記者/陳君宜、李浩妍
照片提供/skea

 紙紮人的光影,蘊藏著多少歷史的記憶;未完成的心願,等待圓夢。扎骨、包堆、剪貼、框線、畫筆,一手一劃,追憶著埋藏心底的曾經,將最深刻的祝福,贈與摯愛。烈焰中的紙紮,灰燼中成就了親屬的天堂。紙雖輕薄,卻乘載著靈魂最重的心意,座落另一邊的樂土。
時尚紙紮 天堂概念

 「中國人不相信有天堂,認為死後的世界不值得期待。」skea時尚紙紮公司總監韓小艷感慨的說。燒紙紮品給往生者,是民間傳統習俗,但比起相信地獄的存在,她選擇親手紮起一片美好天堂,並融合時尚感,藉由充滿情感的作品,改變大家對另一個世界的想像。
 有別於傳統,skea紙紮多以現代化方式呈現,而時尚紙紮的概念源自一份孝心。2007年,韓小艷的外公因病辭世,當時,她走遍全台卻找不到合適外公的紙紮品,因此她決定與好友連夜趕工,完成給外公的最後一份禮物-兩層樓的日式溫泉別墅,實現外公生前想到日本泡溫泉的遺願。在外公逝世一周年後,韓小艷又做了一個相撲台,希望能讓在天堂的外公,能夠體驗看相撲比賽的快樂。
 韓小艷回憶,在燃燒給外公的相撲台時,她彷彿聽見人們鼓噪的聲響,而外婆的臉上也終於浮現笑容。韓小艷相信,紙紮燒去後,會使往生者收到心意。而人類紙紮、動物紙紮等,燒成後會有生命,她認為,這樣的活體紙紮品會使往生者添業障,所以堅持不做。韓小艷表示,往生者才是他們真正服務的對象。因此,她做了各式的紙紮大樓,將它們命名為「天堂總部」後燒去,作為skea在天堂的服務處。
 此外,在製作前先了解顧客訂購紙紮的原因及背後的故事,是韓小艷的另一項堅持。她說,經由如此,才能做出客戶心目中的紙紮品,並實現往生者的遺願。
 為了讓客人感到放鬆,skea的店內裝潢採用暖色調。韓小艷表示,這樣的選擇是希望給人安心舒適的環境。「客人跟我們說故事時,再難過都要忍住眼淚。」她認真地說,顧客來到店裡,好不容易找到傾訴對象,希望能讓他們帶著笑容離開。她補充,紙紮物不僅能使家屬心靈得到安慰,他們也相信,往生者在收到後會過得更好,這是種心態認同。
 另一方面,韓小艷提到,店裡的每樣紙紮作品都是客製化的,不事先囤積才能不造成浪費。因為對於品質的要求,skea時尚紙紮公司的時間與人力成本往往比一般紙紮更費力,但她未嘗放棄。有人曾問:「都是要燒掉的東西,何必那麼認真?」但韓小艷堅定的回答,這不僅是敬業的態度,在製作過程中投入情感,將心意傳遞給往生者,這更是紙紮製作者的天命。
現代紙紮配合往生者的喜好,打造獨一無二的住所,讓親人在另一個世界也能安心生活。
生命故事 用心實現

 「做紙紮最棒的地方,是可以為家屬彌補他們認為做得不夠的遺憾。」韓小艷笑說,從事紙紮業,實現客戶的心願時,那份滿足與喜悅相當令人快樂。曾有一對老夫妻,為意外身亡的兒子訂製3C產品,離去前,老太太緊握韓小艷的手說,「幸好有你們,不然我們這些傷心人該怎麼辦。」這讓韓小艷更加確信,做紙紮就是他們的使命。

 韓小艷表示,客戶不只是來付費的家屬,更是親自用到紙紮品的往生者。曾有日本客人看到紙紮屋後,驚訝地問能否改用設置的方式供奉先人,讓來祭拜的親屬都能欣賞。但韓小艷認為,紙紮並非擺飾品,其存在的意義就是要進行焚燒,往生者才能夠使用。

 「它不是手工藝品,它包括人的生活。」韓小艷微微笑,堅定地說出紙紮品對她的意義。「我們都有親人逝世的過去,所以會視客人為親人,用心感受他們的情感。」為客戶打造獨一無二的紙紮,是韓小艷一貫的作風。她感性的說,必須以同理心去完成每一件作品,紙紮才會顯露生命,替人們傳達最真切的感情。

 紙紮代表著一份珍貴的心意,也是給往生者最後的禮物。韓小艷回憶,有位客戶幾乎花光所有積蓄,仍堅決訂製一棟十六萬的紙紮房給逝世的父親,期盼他能在天堂能過著最舒適的生活。韓小艷說,這份心意令人動容,所以當得知那位爸爸鍾愛蘭花,他們便不計時間成本,徹夜趕工,在紙紮豪宅的每個角落都加上蘭花盆栽,讓這位孝子的心意更為圓滿。

 當然,也有顧客對「紙紮屋能否送達給往生者」持有疑慮。然而,韓小艷深信,只要懷著「往生者一定收得到」的信念去焚燒,辭世者就一定能收到。她分享,許多顧客事後都會夢到自己去世的親人,在天上拿著自己的紙紮品,一臉幸福的模樣。韓小艷感慨地述說,有位小姐一直很擔心早逝的姐姐能否收到紙紮品,但事後接到她的電話說:「我夢到姐姐開著我送的車子,車上有我送的包包,她很開心。真的謝謝你們!」韓小艷說,客戶真心的感謝,是她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並期望日後能打造一個光潔明媚的天堂環境,而非刻板的陰曹地府,讓人不再畏懼死亡。

skea團隊為十歲小女孩打造夢寐的房間,慰藉失去愛女的悲痛,也延續女孩的童年。
創意教學 藝術傳承

 對於紙紮,圓夢園紙紮教學創作室負責人王湘華卻有不同的想法,信仰天主教的她希望紙紮能打破宗教界線,成為一門專門的「藝術」,而不再只是殯葬禮儀上的習俗。王湘華說,從事紙紮教學是興趣使然,不同於一般店家只單純提供目錄讓顧客選擇顏色、類型,她堅持完全客製化,「每一件作品都是挑戰。」王湘華笑著說,這也是她最引以為傲的成就。
 王湘華表示,最初接觸紙紮是因為電視節目介紹而產生興趣,認為學會後能贈送給已故父親。然而在製作的過程中,她漸漸有了將其推廣的想法,王湘華認為,紙紮除了能幫往生者達成生前的心願,也能替在世者圓滿心意,於是成立紙紮工作室,並取名為「圓夢園」。
 圓夢園成立後,王湘華發現,同樣對紙紮感興趣的人為數不少,但坊間卻沒有相關教學課程。於是她決定親自授課,讓更多人有機會學習這項技藝,而王湘華也因此成為了第一位成立紙紮教學教室的人。
 紙紮教學不像一般語言課程,學到的技藝是能用以謀生的,終身受用。王湘華認為,那些技術是種經驗累積,她所教導的只能讓學生節省在製作上鑽研的時間,使學生做出屬於自我風格的作品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課程中,王湘華盡量不讓學生在課堂時間練習手工,而是著重於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希望能產生不同的作品。
 從事紙紮業至今,令王湘華最印象深刻的故事,是一對鶼鰈情深的老夫妻。丈夫去世後,妻子頓時失去生活重心,陷入意識不清的狀態。當兒女帶著她到圓夢園訂購紙紮時,老太太雙眼空洞的回憶著往事,不停流淚:「你們知道嗎?我們結婚後,他不曾一個人在外喝過一口涼水,不曾一個人去看電影……。」王湘華表示,當時她真的能感受到老夫妻用心維繫一輩子的感情,卻突然失去一方的傷痛,這種感觸讓她深深體會到該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也是她心境上最大的收穫。
 製作紙紮相當耗時費力,需要花極大的心思,王湘華認為,只讓它火化太過可惜。她認真地說,紙紮之所以用於往生者,是被中國人的傳統思想所制約。王湘華希望,紙紮可以不只是佛道教的一種習俗,而能打破宗教界線以及殯葬用品的形象,將其做為收藏品,以一門藝術的形態去看待它,更能將這項技藝傳承下去。
紙紮師傅運用巧思,為愛好日式料理的往生者提供了享用佳餚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