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issue]國際志工風氣盛 青年盼出國增經驗

長期定點服務 保持平等心態 先從關懷周遭出發 

【記者/黃天欣、林明慧、黃郁婷、郭乃毓報導】

新興社服 國際迷思

 「想要做一些不一樣、很酷的事情。」談起擔任國際志工的緣由,AIESEC政大分會副會長林品瑜自信地說。對她而言,擔任志工的動機,一方面是自己沒有任何出國經驗,希望藉此和各國人士交流。另一方面,則是想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並從活動中自我成長。
 而錄取本次世新大學國際志工活動的鄭佳興同學表示,原規劃在暑假到業界實習,但在看到公共事務處的訊息後,認為出國當志工是個難得體驗,於是便前往報名。他提到,高中時曾到醫院當志工,但擔任國外志工卻是第一次。至於馬來西亞生活機能的匱乏,鄭佳興說,已做好服務他人的心理準備,盡力做好自己應盡的義務。
 透過青輔會與民間基金會的推廣,台灣近年投身國際志工的人數逐漸增加,但國內仍有許多等待志工幫助的弱勢族群。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督導專員連怡婷表示,目前基金會的老人照護部仍十分缺乏志工,然而海外志工遊學團卻呈現爆滿狀態。她認為,現今大學生會挑選自己喜歡的服務內容做,導致志工過度集中在特定工作領域。
 但根據財團法人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國際發展處處長魏季李的說法,台灣的老人照護志工資源相當短缺,她推測,可能是因大專院校學生課業因素,往往只能在寒暑假從事志工服務,無法和實際情況相配合。魏季李認為,志工如果能「穩定、長期」的「定點服務」,將有效提高正面成效。



青年掌舵 親身實踐
 自民國98年起,行政院為鼓勵青年參予公共事務、服務人群,以「青年是時代改革的領航者」為主軸,創立青舵獎,期盼藉此倡導公共服務的影響力。
 「表面上是我們去做服務,但其實我們從他們那邊得到更多。」曾獲青舵獎志願服務團體獎的「指南服務團」,長期在國內各偏遠地區定點服務。團長易君宇表示,團隊每年寒暑假都會到台中山區舉辦英語育樂營,教導當地的國小孩童學習英文單字及歌曲。他笑著說,團員也從教學的過程中,學到如何培養耐心,並努力成為一個好榜樣。
 對於已和小朋友建立深厚情誼的易君宇而言,當他為生活瑣事感到煩悶時,那群孩子就是他最好的精神補給,因此,他便下定決心,每個寒暑假都要回去看看他們,陪伴他們成長。易君宇說,真正去實踐後,就會想把它做到最好。他期許自己的行動能被看見,並激發更多人投入國內志工的行列。
 今年榮獲青輔會青舵獎志願服務個人獎的李青芳表示,他的志願服務歷程是從母校淡江大學周邊的小學開始,一直到東部原鄉部落,一步步拓展服務範圍,後來更延伸至柬埔寨。他表示,最初在淡水服務,發現這邊的小孩家境都不錯,因此想到台灣每一個角落走一走。李青芳說,只有親身經歷,才能知道當地學童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李青芳認為,到部落服務的時間不長,難以將所學都傳授給孩童,但他表示,仍可給予孩童刺激及鼓勵,啟發他們的興趣,並改變不良觀念。另外,李青芳提到,自己曾到柬埔寨擔任志工是為了體驗當地,然後更珍惜、熱愛自己的土地。他說,到國外服務,把體驗及感受帶回來,並讓更多人知道應珍惜身邊的事物。
 李青芳表示,計畫在一年內到五十所學校分享服務經歷,傳遞感動,讓更多人投入志工行列。「服務最重要是由身邊做起,如果身邊的都做不好,那就無法服務更遠的人。」他強調,只要有心並實際行動,就能發揮個人所能,進而影響世界。
適當心態 真誠奉獻
 國立清華大學教授李家同認為:「志工有兩個最基礎的定義,首先志工服務必須是長期性的,再來服務他人必須出於志願,沒有獲取任何利益。」他進一步表示,如連身邊需幫助的人都無法提供服務、給予幫助,就不論到國外當志工了。
 「服務不是犧牲,而是一種學習的歷程。」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基金會祕書長周文珍指出,服務者與被服務者雙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她強調,擔任志工前一定要做好完整準備,並擁有反省能力,適時調整服務方式。
 另外,周文珍認為,服務一定要從家人先做起,不應只是對外熱心公益,對家人卻冷漠、嚴苛。「服務不應只做表象,須發自內心,這才是服務的真諦。」
 擁有多年志工服務經驗,世新大學社會服務團指導老師謝雷諾表示,現在有太多旅行社和組織打著「愛心、國際志工服務」的旗幟,拉攏青年以玩票的心態擔任志工,他並不贊成這樣的行為。謝雷諾進一步說明,抱持著玩樂心態去當志工,不僅成效不大,而服務者也難以維持熱情。
 謝雷諾建議,擔任國際志工前,應先接受國內志工的長期訓練,才能克服風土民情、語言、氣候和當地生活機能等困難。在通過訓練後,豐富的經驗和良好應變力才能為服務對象帶來正面影響。
 對於從身邊開始做起,而後前往國外從事服務的志工,李家同持正面態度,他認為,這些才是「真正的志工」。而連怡婷呼籲:「改變,從體驗開始!」志工服務最重要的是踏出第一步,才能得到真誠付出後的無價收穫。
台灣近年興起國際志工熱,青年紛紛趕赴海外,期待獲取不同文化體驗,但其實台灣本地誌工團亦十分需要人力資源的投入。社會服務先從身邊做起,再拓展國際經驗,才能落實真正的服務精神。
【照片提供/李青芳、林品瑜 製圖/黃天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