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文藝】金馬58特輯》道出Z世代真實 何蔚庭憑《青春弒戀》再獲評審青睞

【記者/陳姳亘、蔣祖晴 攝影/楊凱勛】

導演何蔚庭繼2010年奪下第47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後,睽違11年再度以電影《青春弒戀》,入圍第58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他以貼合現實的敘事手法呈現《青春弒戀》,突破傳統都市愛情電影框架,期盼觀眾能在電影中找到共鳴。

《青春弒戀》述說年輕一代的愛情、親情、慾望以及次文化,並道出「Z世代」的真實面,一場看似荒唐的青少年殺人事件,卻隱藏著6位角色間,錯綜複雜的愛恨糾葛,同時,透過時間軸抽絲剝繭,帶領觀眾探討加害人與被害人間的撲朔迷離。

主動貼近年輕世代

電影中角色「綺綺」是位夢想成為角色扮演的職業玩家(Coser)的高中生,為精準描繪其心理狀態,何蔚庭曾與團隊親臨動漫展現場,觀察Coser之間的交流,進而更準確設定角色的心理狀態。此外,他還特地開設社群媒體Instagram帳號,觀察並融入年輕人的世界。

何蔚庭也說,為讓觀眾在電影中感受到如同日常生活般的熟悉感,並在角色中找到共鳴,他經常走路穿梭在台北街頭或搭乘捷運,將觀察到的社會現象與人們的行為放入電影中。

攝影:莊凱勛何蔚庭強調,理解年輕人的思維,才能真正認識新世代。

「現在這個世界是年輕人的」,何蔚庭強調,必須先走入年輕人的生活,進一步理解他們的思維,才能不帶偏見,真正認識新世代的觀念。

活出自我不受外界干擾

何蔚庭表示,在現代的社會環境中,年輕族群容易遭威權施壓,被迫符合社會期待,而《青春弒戀》的5位年輕角色各自擁有不同的目標與追求。他說明,先不論角色的選擇是否正確、無害,他們只是期盼能勇敢活出心中嚮往的模樣。

何蔚庭提到,在創作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將自身經歷投射在角色身上。他分享,自己在年少時便確立了導演之路,卻因出身於馬來西亞的小鎮,而不被眾人看好,但他始終不願受環境侷限,高中畢業後毅然決然前往紐約學習電影製作,才有今天的成就。

「有想做的事就該去做。」何蔚庭指出,年輕人很需要資源,但這些資源卻掌握在父母、政客等人身上,他們會利用權威來教導年輕人「該」做什麼,而年輕人便會因這些期待而有所壓迫,無法做想做的事。因此何蔚庭認為,以不傷害他人為前提,年輕人都應勇敢擺脫枷鎖,勇敢做自己。

攝影:莊凱勛何蔚庭認為,年輕人應勇敢擺脫枷鎖做自己。

戲如人生 電影由觀眾自行定義

「戲如人生,就是這樣。」何蔚庭表示,《青春弒戀》希望能更貼近真實生活,因此在許多片段中,呈現生活不停被打斷的意象,例如角色玉芳、小張在電話亭裡準備接吻時,電話就響了,還有很多橋段都代表著人生的事與願違。

何蔚庭也說明,由於成長背景、人生經歷的差異,每個人觀看《青春弒戀》時,都會有不同的觀點與定義,「這部電影有很多種版本,你可以自己選擇要看哪一種。」因此,他在結尾留給觀眾充足的想像空間,讓觀眾自行決定結局的模樣。

得獎不居功 談未來目標

「最佳導演並非一個人,我只是代表整個電影團隊去領獎而已。」何蔚庭提及,自己比較熟悉執行技術,而另一位導演胡志欣則會利用「觀眾的角度」,給出拍攝的大方向及意見。同時,他也十分開心能和片中2位演員一同入圍,他認為,演員即是電影的靈魂,也是對這部電影的肯定。

攝影:莊凱勛何蔚庭期盼未來能不被市場定位的持續創作。

何蔚庭說,未來將持續創作,期盼能不被市場定位,並突破外界給自己貼上單一風格的既定標籤。他也提到,由於好奇80歲時,自己拍電影的狀態,因此,他期許自己能維持健康的身體與體力,持續創作拍攝、挑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