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校園】《大誌雜誌》總編李取中來世新 暢談平面刊物秘辛

【記者/劉潔謙 攝影/范姜佳鈺】

世新大學圖傳系學生成立的GEE團隊,11日邀請《The Affairs 週刊編集》總編輯李取中以「一份改變日常生活樣貌的報紙」為題,和同學們分享平面刊物的製作歷程與想法,以及選紙、排版設計、印刷以及販售與經營的所有細節。

講者李取中除了是《The Affairs 週刊編集》的總編輯,同時也是《The Big Issue 大誌雜誌》的總編輯。今年在台灣發行剛滿8週年的大誌雜誌,和全球各地一百多家街報相比,經營得相當有聲有色。他表示,若沒有過去經營大誌雜誌時的運作經驗,就不會有想法和動力籌辦現在的週刊編集。

曾歷經資金難題 李取中:大誌的成功「相當難得」

大誌雜誌從英國引進台灣後,曾歷經資金周轉的困難,但在短短一年半至兩年間,就達到損益平衡,銷量也逐月成長,2016年平均每月銷量甚至超過三萬本。在臉書社群的經營上,李取中也運用他過去從事網路應用服務的經驗,讓粉絲人數達到其他國家街報粉絲數量的一、二十倍。他認為,在目前雜誌市場經營不易的情況下,大誌的成功「相當難得」。

IMG_5667《The Affairs 週刊編集》總編輯李取中以「一份改變日常生活樣貌的報紙」為題,和同學們分享平面刊物的製作歷程與想法,以及選紙、排版設計、印刷以及販售與經營的所有細節。

媒體要對讀者負責 李取中以身作則

雖然大誌雜誌以社會企業模式運作,但對李取中來說,它只是一本單純的雜誌,並不會因為販售員是弱勢族群,就改變對它的看法。至於要辦好一本雜誌,該做到哪些事情?李取中說,除了定位讀者群的年齡區間,也要思考能提供什麼樣的內容以及價值觀給讀者,裡頭必須有數位媒介無法做到的部分,因為「任何媒體它是對讀者負責的」,溝通對象是讀者。

李取中:報紙具有記錄歷史的價值

有了大誌雜誌的成功經驗,李取中想挑戰辦一份報紙,因而有了「週刊編集」的誕生。他表示,報紙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具有記錄歷史的價值存在。因此,在經營大誌雜誌的第三年開始,便有計劃地在大誌雜誌加入三次大開本的報紙刊物,衡量該如何在雜誌版面8倍大的紙張進行排版,同時也嘗試使用不同紙質,並使用商業輪轉機印刷,實體品質遠高於傳統報紙。李取中認為,紙張的輕重和表面粗細等物理性質,都會影響讀者對內容的感受,在數位化的年代若無法掌握這些差異,就和數位媒介沒有差別。

此外,為和大誌雜誌做出區隔,週刊編集的營運模式主要以訂閱方式進行,內容篇幅也更長,並希望將客群的年齡層從原本的20~35歲提高至50歲。有別於大誌雜誌鼓勵讀者多去體驗,週刊編集的核心理念則希望讀者在探索和體驗的過程後,回頭對目前所處的狀態做出省思。李取中期許這份報紙能跳脫傳統報紙的內容規劃,不再只著重於政經權力的體制問題,還要深入文化和生活層面,「人的生活不是只有這個體制而已,體制是人類生活的一個部份」。

在網路媒體大量崛起的時代,李取中反其道而行,離開網路領域的工作,轉而走向平面媒介的經營,他認為平面媒體的商業結構比網路媒體相對單純,只要有銷量,就一定有收入。但當所有東西數位化後,內容再透過去紙本去傳遞的目的是什麼?李取中表示,這時單純的訊息傳遞是不夠的,其背後傳遞的價值及想法,也都必須一併呈現。最後,李取中也提醒同學們,排版的美感體驗以及文案掌握力是需要培養的,需要透過大量的接觸,慢慢建立起對事物的感受。

本次講座的舉辦團隊「GEE」,是由圖傳系三年級學生自發組成的九人團隊,常於校內安排非營利講座,從事前規劃、場地租借到講師邀請,全由學生們一手包辦,每學期會邀請三至四位講師,針對設計與攝影領域對校內同學進行經驗分享,希望同學能從中獲取課堂外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