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專題】學生諮商需求攀升 校園心輔資源供不應求

【記者/許維庭、王荷琇 首圖/取自Pexels】

近期台灣大專院校學生自殺事件頻傳,台灣大學、淡江大學接連傳出事故,成功大學更在3個月內連續發生3起自殺事件,校園心理輔導資源問題備受社會關注。根據《學生輔導法》,專業輔導人員與學生人數比例須達1:1200,儘管學校符合法定標準,但每位專業輔導人員工作負擔沉重,難以支應學生諮商需求,成為校園心理輔導體系的缺失。

近年國內青少年自殺人數上升,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顯示,全國15至24歲每10萬人自殺粗死亡率從2015年5.9,逐年增至2019年的9.1。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胡延薇指出,學校是青少年最密切接觸的場所,若教師發現學生異樣,可即時提供資源或轉介專業輔導人員,予以協助,因此校園輔導是預防學生自殺、自傷的重要角色。

諮商人力不足 輔導員負荷過重

然而,現今大專院校心理諮商資源,卻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東海大學健康暨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林世鴻指出,校內約有1萬5000名學生,專業輔導人員則有13名,雖符合法定師生輔導比,但近年諮商人數逐年攀升,從107學年度2000多人次,逐年增至108學年度的3000多人,使每名專任輔導人員一星期至少需與15位學生諮商會談,平均諮商量為他校的3倍。

除輔導人力不足外,預約時程過長也成各校面臨的問題之一。林世鴻說明,學校提供學生線上預約服務,但常出現學生無按照預約時間前來的狀況。只能將預約往後遞補,導致學生至少要等候1至2星期,才能進行諮商。他坦言,除危機個案須立即處理,學校僅能先行針對學生進行狀況評估、分級,其餘學生也必須依序等待一段時間,再接受輔導。

諮商示意圖。(圖片取自Pexels)

學校輔導人員不僅要負責個人諮商,團體諮商也屬其工作範疇。舉例而言,東海大學團體諮商分為小團體輔導及工作坊,其中小團體輔導為期8周,每周至少進行一次,時長1至2小時,內容涵蓋生涯探索、情緒管理等主題,協助學生探索自我。林世鴻強調,專業輔導人員除自身專業項目,還需執行活動推廣、演講籌備等行政庶務,工作相當繁重。

輔導員不願久任成漏洞 難建立完善防護網

針對學校輔導工作,《學生輔導法》設立三級輔導制,規定各級學校須提供發展性輔導、介入性輔導及處遇性輔導。胡延薇指出,心理師所受的專業訓練,多偏向個人及團體諮商的接案式能力培養,屬介入性輔導範疇,但目前大專院校多將心理健康講座、活動等發展性輔導工作,交由輔導室承辦,致使學用落差,因此專業輔導人員多不願長久留任學校。

各校經費相當受限,連帶影響學校輔導人員的薪資待遇,導致他們流動率高。胡延薇解釋,由於學校薪資調幅不高,心理師比起在校任職,更願意在外接案。他指出,專業輔導人員一旦離職,原與學生培養的信任關係會隨之消失,學生也需花費時間與新任人員建立關係,間接導致校園防護網產生缺陷。

面對輔導中心負荷過大,造成專業輔導人員無法久任的窘境,政治大學心理系副教授(以下簡稱政大)楊啟正強調,三級輔導應為全校性的預防工作,不只要補足專業人力,更需與各處室、系所相互合作,一同建立完善的校園防護網。倘若將問題與責任全歸究於輔導中心,三級輔導機制將難以落實。

《學生輔導法》未明訂一級輔導 教師恐難及時轉介

根據《學生輔導法》第12條規定,發展性輔導應由一線教師負責,且在三級輔導制中扮演預防角色。若教師發覺學生有異,可即時給予協助,然而,《學生輔導法》未明訂一級輔導事項,加上教師普遍缺乏心理輔導經驗,多不願承擔輔導責任。立法委員范雲辦公室前法案助理謝宇修認為,應明訂發展性輔導事項,並建構橫跨住宿、各系院至社團的校園心理安全網。

楊啟正表示,政大教師因身兼許多外務,加上未受專業輔導訓練,多不敢承擔學生輔導工作。但他強調,大學導師不需有心理輔導的專業能力,只要適時給予學生關懷與傾聽,並主動關心狀況,便能在學生情況惡化前轉介輔導,有效減緩專業輔導人員負擔。

政治大學心輔中心。(攝影:許維庭)

《學生輔導法施行細則》第7條,僅規定介入性輔導及處遇性輔導,應將學生列冊記錄,以進行後續追蹤,卻未明訂發展性輔導的詳細事項。謝宇修指出,許多學校也未訂定轉介標準,導致部分教師不清楚何種狀況下,需將學生轉介至輔導人員。他建議,學校應建立一個從學生住宿到各系院、社團的校園心理安全網機制,即時了解並通報學生狀況。

外界盼降低師生輔導比 恐成另一難題

有鑑於大專院校憾事頻傳,近期出現降低《學生輔導法》中師生1:1200輔導比例的聲浪,盼增加各校心輔人力,但胡延薇認為,目前大專院校多存在財務隱憂,私立大學尤為艱困。倘若調整輔導比例,有財務困境的學校能否負擔增加的人力成本,將成為另一難題。

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表示,未來將以補助方式,協助各大專院校補足專業輔導人員人力。針對未達《學生輔導法》規範師生輔導比的學校,則規定學校需提出未足人力的說明及檢討,以供教育部進行後續追蹤。

補足資源僅是基本,楊啟正強調,更應重視校園整體的「氛圍」,強化全體師生的連結,適時給予學生關懷與傾聽,透過落實三級輔導機制,建構完善的防護網,減少校園悲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