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issue]專欄:反思諸己 大學生不受教

輿論常批評「大學生不如以前用功」,我覺得這是一種迷思。以世新學生為例,不同的成員,都會創造各種不同的班級氣氛。也許普遍會有公廣系很熱情、圖傳系很安靜的刻板印象,但我相信「學生不是罐頭」,我們不能期待學生一成不變,多元組合才會產生精彩的變化。

以我的經驗來說,雖然編採課程中,總有些統一規格的訓練標準;可是落實到作業上,會發現同學們交出非常豐富,甚至令人驚艷的作品。我覺得學生的觀點跟著時代演變,反而是我得跟上他們。

我常在學生身上發現一些自己想都沒想過,很棒的主意。所謂教學相長,我覺得自己從學生身上學到很多,包括年輕人如何以毫無偏見的觀點、公平看待這個充滿不公平的世界。
我出過一份作業,要求同學們去尋找週遭的弱勢團體,並說明自己是如何發現弱勢團體?如何解釋所為弱勢?他們又面臨什麼困境?結果,有一組學生居然認為,為人子女的就是弱勢團體。在台灣,兒童是很受重視的,大人們把最好的留給小孩,廣告商也常以小孩作為行銷目標,為什麼會覺得小孩是弱勢?

學生認為,因為小孩不能自己做決定。確實,大人常買很多東西給孩子,但那是「他們認為」小孩喜歡,而不是小孩決定「自己真正想要」,我很欣賞這種覺察力。

有些老師常認為自己很弱勢,必須討好學生;其實學生不笨,他們有能力去分辨老師的態度和想法、以及課程真正的內涵。同時敏銳察覺到,社會的真實面貌並不是大人描述的樣子,我認為年輕人有能力發展自己的觀點和感覺,去說話、去應對周圍的環境。

每位學生的狀況都不同,你無法要求每個人都以同樣速度前進。我教過一位有趣的同學,他上課時一直睡覺,我下課就去關心他。他告訴我,他的成績可以上成功大學,根本不需要來世新,也對傳播沒興趣,只是他非常喜歡變魔術,想在傳播界大本營世新建立好人脈,將來進軍演藝圈。

我建議他,如果為了人脈來上學,應該認真跟老師、同學交流才對。既然他對傳播沒有興趣,我索性讓他盡情表演魔術,幫助他建立喜歡魔術的人脈。

後來,我在一場傳播研討會上遇見這位同學,他發現,還是要先了解傳播的實務理論,應用各種技能行銷自己,更容易提高曝光率。

這件事給我的啟發是,學生有不同意見是好事,老師不能因為學生不想學習就討厭他,這會造成溝通不良、無法互動。同樣的,學生也不需要討厭老師,花那麼多時間來學校,卻又拒絕老師傳播的知識,不是很吃虧嗎?

有些電視媒體為了節目效果而刻板化大學生,讓大眾覺得「大學生都是那個蠢樣子」,其實並不見得。人們常盲目跟隨潮流,選擇跟大多數人站在同一陣線,但潮流不一定正確;當大眾產生迷思時,絕不能輕易相信別人的答案,要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自己做決定。
任何事情都有不同面向,年輕人也不只讀書這條路可走;而人生最重要的課題,是勇敢面對困難,不畏縮去克服它。身為一個大學生,必須學會思考自己的將來,期待大家都能勇敢「成為你想成為的人,而不是別人希望你成為的人。」
(口述者為台灣立報副總編輯廖雲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