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issue】2022九合一》称柯文哲烂政策“罄竹难书” 陈时中:台北要当共好协同者

【记者/钟秉哲 摄影/钟秉哲】

年底九合一大选倒数2个月,台大政治系学会昨(25日)偕同亚太青年协会举办“与市长有约”座谈会,首场座谈邀请民进党台北市长候选人陈时中、民进党立委何志伟,与青年代表对谈交通、教育、环保等市政议题。陈时中强调,区域治理将成为他的重要施政原则,他不只要使台北更好,还要让台湾共好。

陈时中指出,选举是进步而非革命,前人留下的基础有好有坏,不会全数否定,只是他在选举过程中,感受到台北市政有些停滞,许多部分能做得更好。但被问到现任台北市长柯文哲最烂的政策为何,陈时中狠酸,“我想说套句以前的话就是‘罄竹难书’啦!”

全力支持1280月票 陈时中:台北有点牺牲也可以

针对台北市交通,就读台大土木系的青年代表黄柏森询问,捷运环状线及公共自行车等大众运具与青年切身相关,未来交通政策应如何执行才能回应民众需求。陈时中回应,交通建设会跟着都市计画走,交通网则依照都市计画预测及人口变动建构,目标是要让交通网能有效、顺畅的运作,他会站在市民及使用者的角度,找寻最好的政策。

摄影:钟秉哲黄柏森(左)询问陈时中(右)交通政策应如何执行才能回应民众需求。

陈时中提到,都市计画与交通网是连动的,例如当初内湖路网建设时,未考量到内湖科学园区会涌入庞大人流,所以内湖交通必须重新规划。他也说,交通建设不会只与单一县市相关,区域治理将成他的重要原则,并称都市发展的最终目标不只要台北更好,台湾共好才能使政策施行完全,台北市作为首都不会是区域领导者,而是区域共好的协同者。

不过,何志伟质疑,“要如何共好?你要共好什么?”陈时中解释,他不会因为地方首长的本位主义,导致区域政策无法沟通、协调,若能使区域交通建设更好,台北市有点牺牲也可以。被问到是否考虑扩张双北公共运输定期票,陈时中表示,他全力支持扩张定期票,如何最大化公共运具效果也是他的施政重点,“公共运具的成功是整个城市的成功。”

陈时中:家长须担起教导母语的传承责任

对于教育政见多着重于培养英语能力,未对本土语言多加着墨,陈时中认为,母语很难用课纲限制每周要上几个小时,应推动改变社会价值观,让民众意识到讲母语会带给自己光荣与价值。“教小孩子讲母语是父母的责任。”他也说,家长须担起教导孩子母语的传承责任,而学习语言需要有使用环境,政府也应对弱势语言进行适当辅导、协助。

摄影:钟秉哲何志伟(右)说,固定收取垃圾的处置点恐有邻避效应。

至于有青年代表提到,台北市垃圾不落地政策实行至今出现许多问题,例如青年族群因上课、上班无法配合垃圾清运时间,可见定时定点的垃圾恐已非为台北市最佳选择。陈时中回应,垃圾不落地是非常成功的政策,这样的政策不应任意改变,但可以思考缺点要如何改善,例如将垃圾处理回归社区自决,由社区自行规划垃圾处理方式,或制定需求反映式的垃圾清运时间、路线。

面对青年代表追问,陈时中的说法是否代表上任后将有固定收取垃圾的处置点,身为陈时中竞总副主委的何志伟立刻拿起麦克风代答,这样的做法恐怕会有邻避效应,“这个政策我想我们会以社区主义来做,让地方的里长或住户,如果有意愿的就可以来参与,我觉得目前依照要保护候选人的逻辑,我只能跟你回答到这里。”

遭疑防疫未循科学 陈时中强调“唯才是用”

谈及推动18岁公民权修宪复决的实际作为,陈时中说明,他在每场演讲都会提醒民众注意,而看起来年底要通过复决的机率很高,因为各界对18岁公民权修宪的共识度相当高,他也会持续推动,且民进党中央党部及他的竞总都会释出宣传影片,持续向民众宣导。

摄影:钟秉哲陈时中说,当代的任何政策都会用科学依据作为基础。

此外,尽管座谈会以青年政策为主题,仍有参与者质疑,陈时中过去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面临新冠疫情时,似乎未按科学依据进行决策,若未来担任市长,是否也会依循部分人士的主观意见做决定。对此,陈时中回应,在当代的任何政策都会用科学依据作为基础,并用将近3分钟解释台湾的防疫政策,“我们在防疫的成绩,应该是根据科学基础、全民配合,达到一定的世界水准。”

另有参与者追问,陈时中要如何防止政策能依循科学依据,而不被政治因素介入,并在寻找幕僚时以专业知识为考量,而非政党政治安插。陈时中表示,他不排斥任何政党色彩的人,政党政治并不在他的考量,他会唯才是用。何志伟补充,外界因陈时中竞选团队的上千人中,有几人的父母有从政过就贴上标签“不公允”,且被贴政二代标签者的工作都是“指挥交通、搬东西、搬水的”。

※延伸阅读:

【N issue】2022九合一》自认有资格挑战北市长 黄珊珊与学生座谈青银市政

【N issue】2022九合一》放慢脚步进场问“要不要自拍” 蒋万安和青年对谈台北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