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issue】手势中文非聋人惯用 民团呼吁教材应用“台湾手语”

【记者/粘菀瑄 首图/王婉谕办公室提供】

台湾聋人联盟偕同数个听障团体及立法委员王婉谕9日召开联合声明记者会,抗议卫福部社会及家庭署(下称社家署)正在编制的“0至3岁婴幼儿手语教材电子书”,采用手势中文而非台湾手语,呼吁社家署应尊重聋人文化及语言,使用表意及搭配表情的“台湾手语”编写教材,而非逐字翻译的“手势中文”。

手势中文及自然手语差异

自然手语如同聋人的母语,其语法结构虽然与中文有不同,但自然手语是依据“听障者天生的视觉习惯”延袭而来,强调传达句子中的重点与情境,而台湾聋人使用的自然手语,就是所谓台湾手语。

手势中文则是依据“中文文法”创作而成,为了方便一般人学习手语,但并非聋人惯用之手语。

手势中文和自然手语最大的不同,在于自然手语特别强调“表情”的运用,但手势中文基于中文型式的关系,难用表情来表达手语的抑扬顿挫,而自然手语仰赖手语者的丰富表情,使聋人沟通更加顺畅。

中华民国聋人协会常务监事黄淑芬示范,“偏食”用自然手语表现,会以夹菜的手势,搭配喜爱及厌恶的表情,表达“偏食”的意义。但若以手势中文呈现,会让聋人误以为他必须“侧身吃东西”。

因手语过去的发展史,许多人都误以为手势中文就是手语,但其实台湾手语才是聋人母语,在《国家语言发展法》通过后,台湾手语也才有清楚的定位。

S__17563658台湾手语是属于聋人族群的自然语言,而非手势手语。(图片:王婉谕办公室提供)

然而,卫福部社会及家庭署正在编制的“0至3岁婴幼儿手语教材电子书”,却采用手势中文,黄淑芬在担任计画委员时也发现,出版编辑虽有专业,但并不熟知手语文化,以“虚词”为例,手语并无相关手势,也无使用习惯,黄淑芬建议无效,编辑团队依旧将手势手语纳入教材。

全台26家聋人及听障团体为此感到担忧,担心依靠视觉学习的听损儿童学习手势中文会影响日后课业学习及人际互动,且与教育部国教署用台湾手语作为教材的国教课程恐怕有衔接问题,因此共同召开记者会,呼吁卫福部尊重聋人文化及语言。

听障团体:手势中文易扰乱聋人认知

台湾聋人联盟理事长李鸿源指出,《身心障碍权利公约》及《国家语言发展法》皆主张,台湾手语是属于聋人族群的自然语言,而非手势手语。他也提到,手势中文易扰乱聋人对于事物的认知,但台湾过去20年的手语教育皆以手势中文作为主轴,使聋人习惯的台湾手语濒临灭绝,因此台湾聋人联盟期盼,政府在计划教育时,能够倾听台湾聋人的需求,复振聋人的自然语言。

王婉谕:政府应尊重聋人文化及语言

王婉谕说明,台湾手语才是聋人母语,而手势中文是将中文按照字面翻成手势,词不达意,与“用英文文法说中文”相同。他也强调,政府应尊重聋人文化及语言,和对不同民族语言相同,才是《身心障碍权利公约》及《国家语言发展法》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