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issue】性平教育尊重多元性別 避免下一個葉永鋕

【記者/王良博、張嘉恩 攝影/王良博、甘岱民】

民進黨立委林靜儀、李麗芬、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等團體昨(9)日召開記者會,李麗芬表示,《性別平等教育法》是為了讓學生認同校園是一個性別友善的環境,唯有透過正確的性平教育,才能消弭歧視。她也指出,《性別平等教育法》有三大重點:尊重自己的身體、了解他人的不同及透過教育達成實質平等。

_DSC0326民進黨立委林靜儀、李麗芬、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等團體昨(9)日召開記者會。(甘岱民攝)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副理事長莊淑靜表示,教育主管機關要求校園推廣性別教育並發行教材,卻被許多家長抗議「我們不知道怎麼教小孩」,進而壓迫基層教師的專業,影響其工作權和人身安全。

「希望不要再有下一個葉永鋕,希望下一代能夠學會尊重多元性別」,高校婚姻平權促進聯盟發起人陳怡璇則表示,反同團體嚴厲譴責性平教育的推廣,認為其必須退出校園,但葉永鋕事件已經代表人民狹隘的性知識。

性平教材需與時俱進 卻被解讀鼓勵同性戀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課程審議會學生代表的廖浩翔指出,「學校必須扮演正確的知識提供者」,傳遞正確的性別觀念給學生,才不致造成更多如葉永鋕事件的悲劇。廖浩翔再表示,許多教材內容貧乏且簡略,無法確切提供相關性別知識,應當與時俱進作修改,以期落實真正的性別平等教育。

_DSC0392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課程審議會學生代表的廖浩翔。(甘岱民攝)

勵馨基金會副執行長王玥好說明,性別暴力像一條河流,社會工作者在下游照顧被害者,但上游源頭卻是性別暴力的文化,如何做好預防教育非常重要。她並舉例,保險套販賣機的發明是基於青少年因性知識不足、或受制旁人眼光而不敢買保險套,卻被批評為鼓勵發生性行為,如同性別教育被解讀成鼓勵同志。

護家盟代表大人的性焦慮 進步社會應視差異為珍寶

人本教育基金會教育中心主任陳生慶說,「如果性別平等教育提早二十年開始實施,也許葉永鋕的生命就不會只停留在15歲。」針對家長的疑慮,他則表示「性別平等教育不是教小孩怎麼做愛,而是教他們怎麼愛人。」他也批評護家盟的發言與作為,恰好示範了沒有受過性別平等教育的人,可能會擁護單一價值、仇恨差異,「這難道是我們想教給孩子的嗎?」

IMG_3896人本教育基金會教育中心主任陳生慶。(王良博攝)

陳生慶進一步說明,護家盟想傳遞的,不是孩子的性教育,而是大人的「性焦慮」。人對於不瞭解的事情感到焦慮是可以理解的,但真正的解決之道應是了解和接納;而一個進步的社會,會將個別差異視為珍寶,並非排除在外。推動性別平等教育,是為了讓台灣成為以人為本的文明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