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專題】新南向卡關2》直翻母語教材惹議 編輯成員籲用母語編課文

【記者/蔡佩珈 攝影/蔡佩珈】

初版教材除了有台灣為主的觀念問題,其編撰流程不僅引起母語老師反彈,也讓教育部審查委員發現許多內容並不符合規範,導致事後反覆修改,更加延後教材上路。對此,教育部新住民語學習教材編審委員李欣欣(化名)建議,負責教材的人員應該具備相關經驗,避免往後發生類似問題。

初版教材由華語老師訂定休閒活動、學校生活等主題,將撰寫完的中文課文交由母語老師進行翻譯,此流程卻造成用字不精確、無相對應單字與句型等問題。曾擔任母語老師的張嘉嘉(化名)表示,由於兩國語言的用法與習慣有異,許多越南語無法對應到華語老師安排的單字與句型,導致課文需反覆修改。

「中文」反成教材主體 母語老師:我們不是翻譯人員 

以句型練習為例,課文例句為「我吃了蘋果,又吃了葡萄。」,可是越南語並無此文法,只能翻成「我吃了蘋果和葡萄。」張嘉嘉表示,雖然兩句語意相同,但安排的「又…」句型練習,就無法符合華語老師設計的文法學習目標。他認為,以中文為底的教材編輯,反而達不到預設的學習效果。

蔡佩珈攝影8許多越南語無法對應到華語老師安排的單字,導致課文需反覆修改。

「我們真的是在教語言嗎?」針對初版教材的編輯流程,張嘉嘉指出,母語老師不是翻譯人員,應與華語老師一同進行課文編撰。他認為,語言乘載不同世界觀,即便使用新住民語翻譯中文課文,也只能反應中文思維,應使用新住民語撰寫課文,讓中文成為輔助學習的工具,才能使學生理解語言背後的文化意涵,正確學習新住民語。

廣納教材編輯經驗老師 兼顧課綱及規範

雖然政府編纂了新住民的教材,卻未考量是否有足夠的母語老師人選,除此之外,母語老師在編輯階段,也因缺乏教材經驗,屢遭困難。李欣欣表示,因部分母語老師依習慣使用方言進行翻譯,與教材規定的官方語不符,被審查委員要求修改。李欣欣指出,由於大部分母語老師只有教學經驗,對於教材規範並無深入了解,無法及時發現問題,事後需不斷進行修改。

蔡佩珈攝影李欣欣建議,尋找具有教材編輯經驗的母語老師與華語老師共同編撰。

相較於僅有教學經驗的老師而言,有教材編輯經驗的母語老師,擁有解讀課程綱要的能力,也能同時兼顧教材規範及教學需求,根據難易度安排單字與句型,撰寫出符合規範的課文。因此李欣欣建議,若能在一開始尋找具有教材編輯經驗的母語老師,並與華語老師共同編撰,就能避免單字、句型與中文不符狀況出現,讓編輯過程更加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