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issue】原民樂橫掃金曲獎 蘇瓦那盼打破語言和族群框架

【記者/姚希亮 照片/蘇瓦那提供】

近年來,原住民音樂(下稱原民樂)逐漸在台灣音樂市場受到矚目,也證明了音樂能打破語言和族群框架,達到無遠弗屆的影響力。其實,原住民只佔台灣所有人口的2%,和新住民的人口相比更是少之又少,風光成績下,背負的是原住民族文化傳承的使命和時代變遷下所面臨的層層挑戰。

第29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得主蘇瓦那·恩木伊·奇拉雅善(下稱蘇瓦那)坦言,文化區隔的因素,導致了原民樂在過去無法傳唱普及,台灣也因為長時間的流行音樂壟斷,致使現今崛起的任何音樂類型都會成為小眾。而欣慰的是,從去年開始,阿爆橫掃金曲獎,或是先前桑布伊榮獲美國獨立音樂獎肯定,都是原民樂逐漸受到重視的開端。

「在多元環境的交織下,當主流與非主流沒有了絕對,原民樂和其他類型音樂將不再受到既定印象區別。」蘇瓦那認為,現階段的音樂市場,隨著每個人聽音樂的習慣改變,冷門的原民樂在數年後成為大眾耳中的「主流」不無可能,也相當樂見其成。

原民樂發掘土地、族群認同 

過往原民樂的創作中,能發現土地、族群認同等議題經常作為專輯的核心概念延伸,而在強調創意世代的這幾年來,異文化的跨界結盟更是受到大眾青睞。蘇瓦那強調,原民樂無論是與電音、台語或是饒舌等有別於傳統形式的風格結合呈現,都能令人感到耳目一新,而身後的行銷團隊更是功不可沒,透過行銷操作調查受眾的年齡層或聽音樂的習性等,有利於定位音樂主題,經過幕後團隊合作,也能將傳統原民樂包裝成鮮明的流行樂。

蘇瓦那提供蘇瓦那強調,原民樂以有別於傳統形式的風格結合呈現能令人耳目一新。

雖然流行是現代趨勢,原民樂的多數創作者,仍選擇放棄市場導向,將理念回歸文化本質,蘇瓦那認為,時空背景改變是一大主因,當台灣隨著國民政府遷台,由起初的「共享主義」轉為「資本主義」,大環境下的原住民無法適應而選擇維持現狀,由於不屬於資本主義的集結,金錢自然不在原住民的話下,創作理念順勢導向其他層面的探討,但也造就了許多原住民創作歌手於經濟和生活上較為艱辛,而熱情與使命,往往成為支撐他們繼續創作的唯一動力。

文化部補助鼓勵創作者

台灣對於致力為族群與文化奉獻的音樂創作者們,也透過祭出相關補助,達到鼓勵創作者持續推廣原住民文化的目的。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下稱影視局)主任秘書潘舜昀表示,完整的企劃呈現和作品展現的企圖心都是審評的依據之一,而原住民委員會和原住民文化基金會則是以族語比例、音樂渲染度或是作品規模的大小等項目作為考量祭出3萬到300萬不等的補助款供原住民音樂創作者申請。

蘇瓦那提供蘇瓦那直言,新生代的原住民歌手對文化知識不足。

「原民樂的發揚也是自我認同的展現」,蘇瓦那堅定表示,但他也直言,由於新生代的原住民歌手對文化知識不足,容易呈現「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窘境,甚至最終回歸市場導向,成為原民樂發展的一大危機,更令原住民文化的傳承產生斷層。儘管文化傳承的路上崎嶇不平,他仍鼓勵年輕的原住民歌手持續創作,並認為只有在不斷進行與指教的狀態下才會成長,也相信很多人正在利用創作找回自己的文化,而原住民文化的歷久不衰,正是藉由後輩們的辛苦耕耘才得以留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