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專題-傳技特別計畫] 新聞一乙《傳聲筒》彼端的你是否願意卸下心防 讓我們聽見

「彼端的你/妳,是否願意卸下心防,讓我們聽見。」
小時候玩過的傳聲筒遊戲,跟最好的朋友,一人一邊,拿著杯子,低聲呢喃,你問,我答;只有我兩才能聽見,新聞一乙《傳聲筒》將於六月二日在世新大學大禮堂與您相見。

主題「在這裡,在那裡」衍生更多創意、新奇的主題


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將舉辦一年一度的傳播技能展,活動宗旨是讓傳播學院內大一的學生,發揮傳播技能課程所學的各系技能,依據共同的主題核心,衍生更多創意、新奇的子題,以嚴肅或是活潑的呈現方式不拘。
 
本次傳技展主題為「在這裡,在那裡」,新聞一乙認為:「我們所處的環境是大家共享的,無論在這裡,或在那裡,皆要保持著『關心自己,也關心別人』的精神。」
傳聲筒裡的寂靜, 代表著那邊不再有人,又或者,它的線,斷了……
 《傳聲筒》彼端,聽見聲音
 
無論在這裡,或在那裡「關心自己,也關心別人」。
故事敘述一位來自上海的女孩筱涵,背負著過去家庭暴力的陰影,導致她從此不與人交際,但在學校遇到守護神學長愷鈞且經過一次生日驚喜的安排之後,使她慢慢走出陰影和大家對話,期間遇到校園爆發肺結核事件,讓同學與學長更加關注她的行為,學長愷鈞藉由傳聲筒讓她了解另一端的大家,都願意聽她說出內心的話,不管在這裡或在那裡,大家都是關心她的。
陸生來台,內容結合三大議題 
今年是第一屆四年制陸生來台,陸生們跨越眾多不便,融入了台灣這個大家庭,新聞一乙嘗試從世新大學開始展現在那裡(對岸)的一些不習慣與在這裡(台灣)的文化衝擊。
《傳聲筒》中,對環境、安全、衛生議題的探討,新聞一乙從最基本人與人互動的角度開始,對一個初次來到台灣的陸生而言,人生地不熟的狀況下,主角筱涵如何打開已封閉的心房接受別人的關懷,是我們想要呈現的心理層面。對安全、衛生,新聞一乙切入的角度是日前世新大學的肺結核事件,疾病帶來的並不只有生理上的影響,更多的是心靈的猜忌與懷疑,融合此一事件,表現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是如何分割你我,最後又該如何去包容彼此的不同。
《傳聲筒》傳技展幹部會議
 技不如人,咬牙闖過
相比其他有充足資源和技術的系所班級,新聞一乙所擁有的器材和技術卻是略顯不足。總召何國豪表示,雖然新聞系在傳技展影片中沒有什麼亮眼的地方和特色,不過幸好也有單眼相機可以應用於拍攝之中,但是初期由於掌鏡的人員對器材的不熟悉,會有許多鏡頭有晃動和失焦的狀況,讓後製的人員非常頭痛,但後來幸好有些許改善,多補拍一些鏡頭,故一切都在進度之中。

何國豪補充,一開始在選角時,女主角是一名陸生,他們希望能找到一樣是陸生的同學來出演,但後來因為沒有合適的人選,所以在一乙之中挑選出有演技實力的同學,演員也盡量模仿陸生的口音,希望能更接近陸生的感覺。
演員趙國蓉為了能看起來更接近陸生的形象,不斷苦練
劇組不畏辛苦,演員精湛演出

在籌備過程中,新聞一乙的負責學生於每次幹部會議中,大家皆以互相尊重的態度行事,會議結束則在臉書的討論社團建立會議內容,明確地照著計畫進行,謹慎行事且處理每一個環節。
演員的表情、動作與散發出的個人特質,讓整齣戲更能觸動人心,場景平凡但親近的環境讓我們更能體會劇中意境,身歷其中。拍攝過程中,劇組對於拍攝器材較不熟悉,從中學習,結合平常上課所學的理論與實務經驗,多次拍攝之後,反覆檢討與修正,最終呈現新聞一乙同學們同心協力的作品。
 
何國豪表示,傳技展是令班上的每一位同學更團結的好機會,期望能透過這團體活動讓大家更能認識彼此,所以在何國豪的積極規劃與熱情帶領下,同學發揮所長,在各領域漸漸上手,使拍攝、製作過程更加順利。
 
同時身為副導演與演員的劉以甄反映,此次擔綱演出陸生家長的角色,且過去未曾有演出經驗,因此對於第一次參與演出,就須揣摩出人生歷練未到的媽媽一角而言,實屬一大挑戰。學校給予學生拍攝、演出機會,讓在傳院下學習的媒體種子能親身體驗與實踐,劉以甄珍惜並期待最後的成果展現。
新聞一乙同學純手工製作的傳聲筒
 新聞一乙《傳聲筒》,六月二日與您相見
 
《傳聲筒》將在六月二號於世新大學大禮堂展出,經過兩個月的共事下來,班級成員有著濃厚的革命情感,今年夏天新聞一乙將與您一起訴說、聆聽
《傳聲筒》 彼端動人的旋律。[Nlog/綜合報導]

相關連結:
《傳聲筒》Facebook粉絲頁面
《傳聲筒》預告片<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