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友專欄】新聞魂與商場道:從世新校園到日本房產顧問的自白

文/李子瑋

——作為日本房產顧問同時也是仲介的我來說,我常常說:「情報就是戰力」,情報與資訊的獲取在投資的世界是如此,在「新聞」更是如此。

「新聞人」電子報復刊,主編向我邀稿,請我回想一下25年前時,如何在當時的世新校園中跑新聞、搶獨家、在垃圾推中挖新聞,儘管作為一個新聞界的逃兵,當年細節也許不復記得,但新聞與商業殊途同歸,情報的獲取絕對是萬事的關鍵。

1.客戶管理CRM
海外房產的投資經理人與當年的校園記者一樣,客戶管理CRM都是必要的工作一環,只是前者是給情報,後者是獲取情報,而用行內話來說就是:「養線」。

當時世新校內三大報:小世界、新聞人、成報,而新聞人的獨家新聞絕對是優於與快於其他兩家。

舉凡當時換新校長、設立日文系、中文系、校內工程發包改建,新聞人獲取的情報不但快,而且精準。原因無他而是消息來源關係的維持,也就是客戶管理CRM。

除了當時的我與幾個高層師長的關係,一直有在經營外,因此在找新聞時總是會向他們更新情報以獲取獨家,乃至下筆後出刊前也會向他們反覆確認新聞內容與方向是否與他們所在的位置衝突(甚至有幾次在深夜時直接打電話到師長的家裡確認),也就是希望能在新聞利益與消息來源的關係中獲得平衡,而這個便是客戶管理的藝術了。

這一點我簡稱叫做「技藝」,之所以叫做技藝的原因在於,在新聞與消息來源之間的衝突與矛盾,必須找到平衡點將之化解,並變成細水長流的關係,則是找尋獨家的關鍵,這在商場中也是相同。

2.情報解讀能力
在海外房產投資當中如何將政治經濟與房產情報進行解讀,並提供給客戶則是必要的能力,而要有這方面的解讀能力則必須要有政治、財經、法律與投資的相關背景知識,否則只是沒有意義的數字與資訊碎片,這一點新聞也是一樣。

記得當時在舍我樓的茶水間看到某系所廢棄不要的採購報表,而當時又傳出學校電腦的採購弊案,當時為了「去撿」那些不要的報表於是在晚上11點時潛入學校偷出報表,確實偷出報表的當下很開心。

但如何解讀?如何看採購程序?問了自己也一問三不知,想當然爾也無法回應編輯部的學長姐問題,而這些滿腔熱血挖出來的報表,也自然而然變成廢紙而不是新聞,這就是缺乏情報解讀能力。

3.整合能力的訓練
當時新聞人的正期刊一二版因為獨家新聞太多,因此是整合在一起的,也就是兩個版面共同開會,一版會將最重要的新聞拿去做專題,而二版再重新找新聞,這樣的營運模式對當時與新聞人性質相同的成報眼中是感到不可思議的,也代表新聞人找新聞的能力是很強大的。

但,這樣的光景在我們都還是助編時卻是很難想像。

新聞人的學長姐制,我常常說這是刻在新聞人的DNA中,因為學長姐的教導、嚴格與寬容,讓我們在這樣的學習新聞與做新聞的過程中不斷的犯錯與學習,最終自立的情況下而有「獨家報不完」的光景,也許就是歸功於這樣的制度。

還記得有一次我要拍攝電子計算機中心的照片,在未徵得使用者同意下而擅自拍照,而這件事情還鬧上當時的「翠谷風情」(bbs站),事後學長姐除了為我不成熟的行為站出來道歉外,社團也發出聲明致歉,而我除了上了一課外,也在學長姐的教導中更學會所謂的採訪倫理,而這些也是在社團中才能學會的東西。

如同在商場上,沒有人一開始就是個好業務、好營業,如同在新聞人般,從業務助理開始做起,了解程序,建立人脈,熟悉商流,最後獨當一面。

4.結語:殊途同歸
作為新聞逃兵,但我始終認爲,新聞產製與商場相同,新聞與商品、客戶與讀者、消息來源,新聞有其倫理,商場有其誠信,這些其實都殊途同歸,唯一不同的是一個是用文字或是影像表現出來,另一個是用數字與金額如此而已。

另一個不同的是,當時還有新聞人這樣的社團讓我們學習,甚至犯錯,而商場卻是難以犯錯,尤其不動產,一旦犯錯輕則賠錢,重則法院相見,也是如此差別而已。